【必備】科學教案十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教案 篇1
一、說設計意圖:
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每個人離不開它,正因為水與我們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觸并認識了它,可以說,幼兒天生就愛玩水,在玩水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現(xiàn)象。《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選擇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作為幼兒科學教育內容,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yǎng)了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了用多種方式表現(xiàn)、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二、說目標定位:
在新《綱要》中指出,五大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tài)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fā)展,因此,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目標:
(1)、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
。2)、初步了解物體的沉浮現(xiàn)象,并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培養(yǎng)幼兒的團結協(xié)助能力。
三、 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了解物體的沉浮現(xiàn)象。
。2)、教學難點;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四、說活動準備:
根據(jù)《綱要》中指出的“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蔽易隽巳缦聹蕚洌
。1)、各種操作材料:大水盆、每張桌上放有西紅柿、土豆、蘿卜、桃子、枇杷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蔬果。每桌一盆水,記錄卡教師用(卡上畫有大水杯,水杯上有水位線)、幼兒用記錄卡(記錄表上畫有各種蔬果小圖片)。
(2)、記錄材料:標有上下標記的記錄卡、記號筆。
五、說教法:
在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shù)姆绞綉,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p>
1、觀察指導法:針對科學探索活動的隨機性,以及幼兒的.自主建構過程,采取觀察指導法是比較合適的,教師通過敏銳地觀察,能針對地進行指導,還能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
2、演示法:對于此活動中使用的記錄卡,幼兒并未見過,因此,教師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過教師的講解演示,可以讓幼兒直接了解記錄卡的使用方法,減少了幼兒盲目探索的可能性。
六、說學法:
《綱要》中指出,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因此,此次活動中,幼兒的具體學法有:
1、操作法:這是此次活動中,幼兒學習活動的主要方法。在新《綱要》中指出,教師要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因此,我為幼兒準備了各種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物體沉浮的秘密。
2、記錄法;讓幼兒將探索結果記錄下來,為幼兒的討論、交流活動提供依據(jù)。
3、體驗交流法:在探索活動結束后,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探討、交流,發(fā)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體現(xiàn)了師生互動,幼兒與幼兒的互動。
四、說活動流程:
1、想一想,猜一猜。
師:小朋友快來看呀!這里有許多水果、蔬菜。你們認識它們嗎?
2、引發(fā)幼兒思考:這些瓜果蔬菜哪些能浮在水上,那些會沉在水底。
3、幼兒猜測并記錄
。1)出示記錄單,了解記錄的方法。幼兒針對問題進行猜測并記錄。(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
。2)教師出示上下兩個箭頭,上表示上浮,下表示沉下去,三角形可半沉半浮的狀態(tài),并告訴幼兒如何做記錄卡的方法。
。3)讓幼兒自由討論,請興趣較濃的幼兒上來操作,并把相應的圖片放在上下箭頭的后面。
交流猜測的情況。教師將幼兒的發(fā)言在集體記錄單上。
(4)教師:你認為哪些瓜果蔬菜能浮在水面上?那些瓜果蔬菜會沉在水底?為什么?
4、幼兒試驗
討論怎樣做試驗?
教師和幼兒共同研究試驗的方法。如:試驗----觀察------撈上來-----記錄。教師觀察幼兒的試驗情況。
5、交流討論。
教師:你是怎樣做試驗的?哪些會沉在水底?哪些會浮在水面上?在試驗上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師:現(xiàn)在誰愿意把你的發(fā)現(xiàn)講給大家聽聽?
如:我發(fā)現(xiàn)蘋果是浮在水面上的,香蕉是沉在水底的,西紅柿是浮在水面上的,土豆是沉在水底的。
師:它們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來,真有趣。
師:你們有沒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
如:為什么大的西紅柿能浮起來,而小小的枇杷卻沉下去了呢?
師:這個問題要留給小朋友們去動動腦筋,找找答案。另外,還有一個問題也要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想想辦法,那就是怎么樣才能讓西紅柿沉到水底去,讓小枇杷浮到水面來?
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紙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孩子們寫寫畫畫離不開它。隨著幼兒活動的豐富,以及大班孩子即將步入小學,他們接觸的紙和圖書越來越多;顒又,我發(fā)現(xiàn)幼兒對作業(yè)本、紙張浪費嚴重,所以設計這一活動,讓幼兒了解紙的特性和用途,從而愛惜紙張和圖書!础从杏玫募垺怠颠x自大班科學領域《人的本領大》主題中的活動,活動中,讓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看、摸感知不同質地的紙,知道紙可以書寫、印刷,還有包裝等功能。
2、幼兒通過動手操作,知道紙張容易污損、撕破、碰到水易爛,教育幼兒愛惜紙張和書本。
活動準備:
1、為每組幼兒準備各種紙:牛皮紙、皺紋紙、蠟光紙、宣紙、砂紙、銅板紙、毛邊紙等。
2、每組一盆水,各種剪好的紙娃娃,每組一個紙盒。
活動過程:
一、 通過觀察,了解紙的特性及用途。
1、談話激趣: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帶來一些特殊的朋友,看看是誰呀?(紙用報紙蓋。
2、看桌子上有些什么紙?找出你不認識的紙,請小朋友或老師介紹。
3、請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這些紙,看上去、摸上去有什么不一樣?
4、你們知道這些紙可以做什么用?(幼兒討論)
5、小結:紙有各種各樣的,它們顏色、軟硬、厚薄不同,他們有的能書寫,有的能印刷,還有的'能包裹東西,能做紙盒、做信封等。
二、 引導幼兒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感知紙的特性。
1、請幼兒自由玩紙,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教師提示幼兒可以折、拉、撕、揉,將玩完的紙放在紙盒里)
2、交流發(fā)現(xiàn):你玩了那種紙,是怎樣玩的,有什么發(fā)現(xiàn)?
3、幼兒操作實驗
。1)談話:我們來玩紙娃娃游泳的游戲,看誰的紙娃娃游的時間長。
。2)提出要求:取一個紙娃娃,先看是用什么紙做的,在輕輕的放在盆里觀察。
(3)小組內交流:玩了那種紙娃娃,有什么發(fā)現(xiàn)?
4、小結并引導幼兒愛惜紙。
紙易撕、易濕、易皺、易燃,能揉、折、卷,所以我們小朋友平時看書、寫字時應怎樣去做?
三、 擴展幼兒生活經驗。
1、想一想,你還在哪里見過紙和紙做的東西?
2、在教室里找一找,有哪些東西是紙做的?
四、 了解紙的發(fā)明并拓展。
1、提問:今天我們認識了各種各樣的紙,你們知道紙是誰最早發(fā)明的嗎?
2、拓展:關于紙還有很多種玩法,如甩一甩可以發(fā)出聲音,不同的紙用不同的方法可以發(fā)出不同的聲音,小朋友可以繼續(xù)去探索發(fā)現(xiàn)。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尋找同種植物的果實、動物的一家、人的一家中的相似和差異,能從中歸納出什么是遺傳和變異現(xiàn)象,并對此有個初步的認識。
2.調查自己家族并觀察身邊植物的遺傳和變異現(xiàn)象,進一步提升對于遺傳和變異的認識。
3.能設計調查記錄表,調查自己家族遺傳和變異現(xiàn)象,并能對搜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分析,得出結論。
1.感受到探究生命奧秘的樂趣。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2.樂于和他人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科學知識
1.知道什么是遺傳和變異現(xiàn)象。
2.知道生物的很多特性是遺傳的,了解遺傳和變異也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認識遺傳和變異現(xiàn)象并尋找更多的證據(jù)。
難點:找相同或相似點,在從相同中找不同。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同一品種植物的果實(向日葵、大米、黃豆等),寵物一家的圖片或音像資料,遺傳特征調查表。
學生準備: 自己一家人的'照片(尺寸較大的全家福,每人1張)。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談話導入:在座各位同學都是農民的孩子,老師也不例外,現(xiàn)在正是播種的季節(jié),知道爸爸媽媽都打算種些什么嗎?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在告訴我們一個什么現(xiàn)象?(種什么就能收獲什么)動物也是這樣,狗媽媽生小狗,豬媽媽生小豬?赏瑢W們聽沒聽說過一句話“一母生九子,連娘一起十個樣”,知道什么意思嗎?在這些已經習以為常的現(xiàn)象中蘊藏著什么神奇的、科學的秘密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從種瓜得瓜說起來研究研究這個問題。
二、活動:尋找相似與差異
1、觀察同一品種植物的種子的異同。
談話:看桌子上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什么?(黃豆、玉米、葵花籽)這分別是同一品種的植物果實,也是種子,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認真觀察一下。它們有哪些相似和差異之處呢?(科學不是紙上談兵,給學生提供實物是非常必要的,學生除了觀察種子外部的情況,還可以觀察內部的情況。)
討論交流:你觀察的是什么種子,它們有哪些相似和差異的地方呢?
2、觀察動物的親代于子代,子代與子代的異同。
談話:植物的果實有相似和差異的地方,那動物呢?是貓媽媽生小貓,狗媽媽生小狗嗎?而且很還不止生一個孩子,有時候是多個,(老師課件展示寵物貓的一家)那貓媽媽、貓爸爸和孩子之間,孩子與孩子之間有哪些相同和差異的地方呢?
。ㄒ龑W生從兩個方面觀察回答,一是小貓和貓爸爸媽媽的異同,二是小貓之間的異同。)
3、觀察人類親代于子代,子代與子代的異同。
剛才我們討論了動植物,那我們人呢。請同學們拿出你的家庭的合影,說說你這個家庭父母、兄弟姊妹中之間有哪些相似和差異?
。ㄗ詈檬侨腋A耍毕涤H屬基本都在的那種照片。)
討論交流:你發(fā)現(xiàn)你這個家庭的成員有哪些相似和差異?
4、小結:黃豆繁殖后代還是黃豆,貓媽媽生孩子還是貓,這種現(xiàn)象就是遺傳。貓媽媽的幾個孩子之間,孩子與父母之間長相都有差異,這一現(xiàn)象就是變異。
5、播放課件?纯纯茖W家是怎樣解釋的(加深理解,鞏固認識)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常見金屬的種類,了解不同金屬的性質。
2.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方法認識金屬,通過實驗研究不同金屬的性質。
3.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重點: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準備:各種類型的金屬段,實驗用的相關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講述:在我們生活中的常見材料,除了我們前面認識和研究的紙和布外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再來認識和研究一種材料:金屬。(板書課題)
(二)、猜想假設
。1)、了解身邊的'金屬制品。
1、談話:我們周圍許多物體都是金屬制成的,同學們仔細想一想我們周圍有哪些物品是金屬制成的?人們?yōu)槭裁从媒饘僦谱魉鼈儯?/p>
2、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3、匯報本組的討論結果。
4、講述:用金屬制作的物品有廚房用具、高壓電線、獎杯、常用工具等,因為它們比較耐用、可以導電、有光澤、銳利,所以用金屬制作這些東西。用金屬來制作是利用了金屬的一些特性,如堅固耐用、堅硬銳利等,那金屬的性質究竟有哪些呢,我們接下來研究研究。
(三)制訂方案 實施探究 研究金屬的性質。
1、研究金屬的光澤度。
。1)、選擇鐵釘、粗鋁絲、粗銅絲等材料;
(2)、用砂紙摩擦它們表面;
。3)、比一比,摸一摸,說說有什么發(fā)現(xiàn)。(變光亮,有熱度)
(4)、學生分組實驗,匯報。
。5)、總結:摩擦變亮、摩擦生熱。
2、研究金屬的導熱性。
。1)、把鋁勺、塑料棒、木筷放在熱水里,過3分鐘后摸一摸,有什么感覺?(塑料棒有一點熱,木筷沒有感覺,鋁勺很燙)。
。2)、學生分組實驗,匯報。
。3)、總結:鋁勺導熱快。
3、研究金屬的延展性。
。1)裁剪一段5厘米長的粗鋁絲放在鋼板上;
。2)用鐵錘敲打它,把圓形敲成扁形的;
。3)用尺子量一量,有什么變化?(變寬、變長)
。4)、學生分組實驗,匯報。
。5)、總結:金屬在受到外界壓力時,形狀可以發(fā)生變化,具有向外擴散的延展性。
(四)、展示交流
總結金屬的性質。
。1)、提問:通過以上的實驗活動,我們知道金屬有哪些性質?
。2)、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3)、總結:輕重、硬度、延展性、導熱性。
。4)、講述:金屬的性質還很多,我們在以后的學習探究中會逐步學習到。
(五)、拓展創(chuàng)新:
1、談話:想一想,根據(jù)這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結合書本的資料,如果要制作鍋、易拉罐、首飾,你會選擇哪種金屬?為什么?
2、學生分組討論,匯報。
3、教師總結。
4、課后學生搜集有關金屬的的資料閱讀。
科學教案 篇5
第一課 水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物體可分為固體、液體、氣體三類,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在于,固體有固定的形狀,液體和氣體都沒有固定的形狀。
過程與方法:
用網(wǎng)狀圖展現(xiàn)對事物的認識;熟練運用各種感官對物質進行觀察對比,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根據(jù)物質的相同點確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積極參與有關水的已有認識的研討,發(fā)表有根據(jù)的見解;意識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資源;在識別水的活動中,學會小組合作。
【教學重點】用網(wǎng)狀圖展現(xiàn)對水的認識,熟練地運用各種感觀對物質進行觀察對比。
【教學難點】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根據(jù)物質的相同點確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
給每組準備:7個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個透明塑料袋(應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來裝四種液體)1塊石頭、1塊木頭、1片樹葉、分類用圖紙。
給每個學生準備:1瓶醋(500 ml,分發(fā)給小組)、1瓶牛奶(500 ml,分發(fā)給小組)、網(wǎng)狀圖記錄紙1張。
給全班準備的材料:有關水的課件資料、分類用圖紙。
【教學過程】
一、我們知道的水
1、師:關于水,我們了解哪些?請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將自己知道的關于水的內容進行簡單記錄。
2、匯報交流,師有目的地進行板書,幫助學生概括、梳理。
3、師生交流總結,把關于水的知識歸結為幾個方面: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態(tài)、水的作用、水與生物的關系、水的基本特點等。
4、播放一小段關于水的影像資料,進行拓展,同時滲透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二、水在哪個袋中
1、師:在這幾個袋子中分別裝有石頭、木塊、樹葉、水、醋、牛奶、空氣這些物質。(出示幾個不透明的袋子)在不打開袋子的前提下,你們有什么辦法猜測里面裝的是什么,水又裝在哪個袋中嗎?并思考這么猜測的根據(jù)是什么。
2、生實踐,師巡回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感觀進行感知,并了解學生的想法。
3、交流討論:你們猜測的結果如何?你們猜測的依據(jù)是什么?
這些物質中,比較難辨別的是哪些,為什么?
4、討論交流:把這些較難辨別的袋子單獨取出,如果可以打開袋子,但不能直接用眼睛觀察,能準確地找到水嗎?打算怎么做?為什么?
5、生實踐
6、師:對于袋中所裝的物質,我們都有了自己的猜測,請大家把袋子都打開,看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
7、引導學生將袋中所裝的物質進行分類,交流匯報自己的理由。
8、根據(jù)學生交流匯報的情況,告訴學生固體、液體和氣體是正確分類方法中的一種,同時讓生生進行交流,人們這樣進行分類的理由是什么。并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常見的固體、液體和氣體還有哪些。
第二課 水和食用油的比較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水和油相比,在顏色、氣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狀、重量等方面有差異,但它們都會流動、沒有固定形狀。
過程與方法:
運用不同感官仔細觀察比較水和油;用圖表方式記錄比較的結果,并進行分析和交流。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愿意與他人合作,樂于交流尊重事實、重視證據(jù)。
【教學重點】觀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在顏色、氣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狀、重量等方面具有差異,但它們都會流動,沒有固定形狀。
【教學難點】運用不同感觀比較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用圖表的方式記錄比較的結果,并進行分析和交流。
【教學準備】
給每個小組準備:2個塑料杯、1片玻璃、1張蠟光紙、1支筷子、2個試管、2根長木條(可以是長一些的牙簽)1個玻璃杯、1個塑料瓶(礦泉水瓶)、1個水槽。
給每個學生準備:
記錄紙兩張。
【教學過程】
一、觀察水和食用油
1、導入:水是一種液體,你們知道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液體?
這些液體是否都一樣呢?今天我們以水和食用油為例,進行研究。
2、學生觀察:提供給每組一杯水和一杯食用油,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兩者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并把觀察到的結果填寫在維恩圖中。(提示:在科學觀察中,一般不用嘗的方法)
3、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師板書展示。
二、滴液比較
1、師:水和食用油除了我們剛才所觀察到的不同之外,還有不同之處嗎?比如,我們分別把水滴和油滴滴到蠟紙、玻璃片和報紙上,它們的狀態(tài)一樣嗎?
2、生猜測,并討論:在實驗中需要注意什么?(師適當提示:每一次將液滴滴在不同的物體上時,為了實驗的可靠,需同時多滴幾滴;每一滴的量要控制,不要太多,簡單演示;要注意觀察水滴和油滴在不同物體上后形成的形狀是否一樣)
3、生實踐,將觀察到的液滴狀態(tài)畫下來,并注明液滴是在什么物體上。
4、展示學生的記錄,并交流討論。
三、比較水和油的輕重
1、師:水和食用油相比,那種物質更重?我們有什么辦法比較?
2、生交流方法,并討論、判斷方法的可行性。
3、提供材料,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種方法進行實踐,判斷水重還是食用油重。(這一實驗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調整為演示實驗)
4、交流實驗結果,并嘗試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解釋。
5、請學生將觀察所得的結果補充到維恩圖中,師補充到板書中。
四、借助多種容器,進一步觀察水和食用油的相同點
1、師演示,將水和食用油分別倒入一些形狀不同的容器中,請學生觀察它們有哪些相同的特點。
2、生交流、小結。將兩者的相同點補充到維恩圖中
五、總結提升
1、全班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不同之處,又有哪些相同之處?
重點討論它們的相同之處其他液體也具有嗎?這些相同點,固體具有嗎?
2、小結:通過本課的學習,對于水是怎樣的一種液體,你們又有哪些新的認識?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通過觀察,描述斜面構造上的要素;
能夠就斜面要素與用力大小的關系提出疑問,了解問題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
能通過實驗驗證斜面省力的原理。
知識與技能
知道斜面是簡單機械之一,了解它的結構特征及組成;
知道斜面及其變形——螺旋的功能及作用;
了解斜面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科學實驗活動,體驗和感受科學探究的樂趣;
關注身邊的簡單機械的應用。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⑴演示材料:盤山公路、橋梁的引橋等圖片和電教課件、斧子、葡萄酒開瓶器、瓶子上的蓋子、水龍頭、螺絲釘、一段圓木等。
、品纸M實驗器材:一個封閉的重盒子、長短不同的木板、鐵架臺或其他支架、彈簧秤、滑輪組、書、各種螺釘、各種楔形或螺旋的工具、三角形紙片。
2、學生準備:拉鏈、帶蓋子的塑料瓶等實物。
教學過程設計
一、設置情境,引入斜面。
1、提問:我們已經學過了哪幾種簡單機械?這些簡單機械各有什么作用?
2、談話:假如有一個沉重的機器要你從低處搬到高處,你會怎么做?小組討論,并利用身邊的現(xiàn)有材料操作演示搬運活動。
3、交流,比較:哪一種方法搬運起來更容易些呢?
4、小結:利用斜坡,搬運工作會簡單許多。用了斜坡,將沉重的機器用手推車推到高一點的地方就不是很困難了。(畫示意圖)
二、觀察斜面,分析斜面要素。
1、利用多媒體出示盤山公路、橋梁的引橋、樓梯等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2、交流、歸納總結:都可以將物體提升到一個高度;都具有一個傾斜面。
3、揭示:像盤山公路、橋梁引橋這樣的斜坡或傾斜面叫斜面。斜面是與水平面成一角度的平面。(板書:斜面)
4、討論:影響斜面傾斜度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來調整斜面的傾斜度?(影響斜面傾斜度的因素有兩個方面:一是斜面的長度,二是斜面的高度。這也是斜面的兩個要素。)
5、圖片出示兩座高度相等、引橋長度不等的拱橋的圖片。提問:如果你騎自行車上橋,上哪一座橋比較輕松些呢?說說你以往的體驗和感受。
6、談話:為什么同樣高的拱橋,騎到上面所要用的力氣不一樣呢?當引橋變得更長些時,引橋這一個斜面的坡度變得更小了。
三、實踐操作,研究斜面要素對力的影響。
1、出示問題:一個斜坡的坡度大。ㄐ泵娴拈L短)到底是如何影響小車運動時拉力的大小的呢?
2、學生提出假設。
3、如何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假設?小組討論,設計實驗。
4、交流:你是如何設計實驗的`?需要什么材料?(鼓勵學生盡量使用身邊現(xiàn)有的材料來做簡單的實驗)。
5、評點學生的實驗設計,并作指導。
可以分別從影響斜面傾斜度的兩個因素去考慮并實驗操作:斜面的長度和斜面的長度。各組同學在實驗操作時要保持其中一個量的不變。
6、學生按假設的不同分組實驗,收集相關數(shù)據(jù),填寫活動記錄。
斜面的坡度大小對小車拉力影響的實驗記錄
斜面坡度
。〞緮(shù)) 豎直提起所需的拉力、斜面的長度對小車拉力的影響的實驗記錄
斜面的長度 豎直提起 60厘米、 90厘米 、120厘米 所需的拉力
7、匯報實驗現(xiàn)象,交流實驗收獲。
8、提問:比較全班同學測得的數(shù)據(jù),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9、小結:如果斜坡的長度不變,斜坡的坡度越大,小車運動所需的拉力也越大;如果保持斜面的高度不變,增加斜面的長度,斜坡越長,小車運動時所需的拉力越小。
10、出示盤山公路的圖片,提問:通往山頂?shù)墓窞槭裁床恍蕹苫菀粯拥男泵妫抗防@著山盤旋而上,與直上直下的道路相比哪些方面有了改變?盤山公路為什么要修成這樣呢?
四、認識變形的斜面。
1、實踐操作活動:從紙上剪下一個直角三角形,將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貼在一支鉛筆上,然后將紙圍著鉛筆繞起來。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出示螺釘,組織觀察并討論:螺釘上的螺紋與斜面有什么關系?
3、小結:螺旋是一種變形的斜面。斜面的斜坡越長,繞在圓柱形物體上的螺紋就越密。
4、討論:使用斜面可省力,使用螺旋也可以省力嗎?為什么要把釘子做成螺旋狀的?
5、出示一段圓木,你可以把它掰開嗎?借助于什么工具可以把這段圓木分開?(出示:斧子)觀察斧子的剖面結構。我們把這種形狀叫做“楔形”。楔形是兩個背對背的斜面。
6、指導一學生操作實踐,利用斧子的楔形結構將圓木劈開。說說感受。
7、還有哪些工具也是楔形的?
8、組織學生觀察拉鏈:你是否嘗試過用手把拉鏈的兩邊扣到一起?怎么樣把拉鏈的兩邊分開或者合上呢?
實踐操作,體驗拉鎖的重要作作用。
9、小結:螺旋、楔形等都是斜面的變形。
五、學習應用,遷移拓展。
1、利用多媒體出示多幅圖片,解釋一下它們是如何省力的?
2、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應用了斜面和螺旋,它們的作用各是什么?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能從“這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等角度對自然界中的風提出問題,并能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能對提出的有關風的問題進行比較和評價;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風的成因作假設性解釋;能提出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簡單的器材作簡單的模擬實驗。
2.想知道,愛提問,喜歡大膽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
3.知道自然界中風的成因。
教學準備:教師要布置學生課前搜集有關風的圖片及文字資料,并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初步的整理和分類,以備課堂上進行交流。另外,還應讓學生課前觀察身邊哪里有風,什么地方可以產生風,并做好記錄。也可以讓學生注意觀察取暖鍋爐或工廠的煙囪、車間或煤礦鼓風機、早點攤用的風葫蘆等等,從而獲得第一手生活實例,為課堂上的交流作好鋪墊,也為探究風的成因模擬實驗準備盡可能多的原型。在模擬實驗材料的準備上,要體現(xiàn)開放性的特點,如可以準備教科書提示的模擬實驗用的主體材料——可樂瓶,也可以用易拉罐、牙膏盒、紙筒等,只要學生能想到的、能找到的都可以。教師課前也應準備一些相關的圖片、文字資料,有條件的可以準備有關自然界風的音像資料。
教學過程:
1、提出問題:“生活中哪里有風?”,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交流,說一說生活中的與風有關的現(xiàn)象及自己對風的感受和體驗,從而使學生意識到風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風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提出問題“自然界中的風是怎樣形成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針對問題展開猜想,提出自己的假設。學生的猜想與假設必須建立在一定的知識和科學基礎上,不能是空想。要讓學生應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對風的成因作假設性解釋我們的猜想與假設
2、猜想與假設:我的證據(jù)(根據(jù))
3、制定方案: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
4、實施探究:
自然界的風是怎樣形成的?
師提出問題:“以上是我們對風的成因進行的猜想與假設,怎樣驗證我們的猜想呢”,讓學生思考、設計驗證實驗方案。在這之前,教師要啟發(fā)學生再現(xiàn)生活原型,可以展示幾張有關火爐、鍋爐等的圖片,也可以語言提示學生回憶火爐等的生活體驗或經驗,給學生以原型啟發(fā)。然后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實驗方案,相互補充和完善,進而形成1—2個模擬實驗方案,并將小組的方案在全班進行交流和評價,以實現(xiàn)相互啟發(fā)、方案共享的目的。在充分交流和完善驗證方案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按照既定方案展開驗證活動,教師要提示學生使用剪刀或小刀時注意安全,并要求學生將實驗現(xiàn)象做好記錄。最后,引導學生根據(jù)模擬實驗的現(xiàn)象推測自然界中風的成因。可以讓學生用語言文字的形式描述風的形成過程。
5、展示交流
讓學生用繪圖的方式繪制風的成因圖,并在全班進行展示和交流。活動結束,教師要組織學生總結評價活動的開展情況,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合作精神進行鼓勵性評價,并對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給予肯定和表揚。
6、拓展創(chuàng)新:
本課的拓展活動主要是對課堂研究風的活動的一個延伸,主要是通過查閱資料的方式完成,因此,教師應安排一定的時間對學生搜集的資料進行交流和匯總,并以此為基點,鼓勵學生進一步探究與大氣層有關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獨立研究的能力。
本拓展活動只是一個指向,教師完全可以自己設計適合學生課后探究的題目或活動,如“月球上有沒有風”、“太陽風是怎么回事”、“風與我們的生活”、“風的利弊”等等,以此引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
先由小組交流資料,再在全班發(fā)布新聞。
小組合作,探索研究,對于合作中表現(xiàn)出色的小組獎勵“合作小伙伴”
學生按照不同的.問題進行回答,同時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教師進行及時的表揚與肯定。
有疑問的問題,通過交流進行解答。對于課堂上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放到課下或以后解決。
作業(yè)設計:
思考題:浴室里的涼風是怎么來的?
小實驗:跳來跳去的小球。
將兩個玻璃杯口對口的平房在桌上,兩個杯口的距離不要太遠。在一個玻璃被里放一個乒乓球,雙手扶穩(wěn)杯子,往兩個杯子口中間吹氣。
板書設計:
風從哪里來
生活中哪里有風?
自然界中的風是怎樣形成的?
驗證猜想
風的種類:
1、海陸風2、季風
3、信風4、臺風
5、山谷風6、龍卷風
7、颶風8、火風
課后反思:
風的形成是非常抽象不好理解的,本課通過做實驗使學識進一步了解了風的形成原因和過程,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們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假設進行思考,如:有一個學生問:把一臺電冰箱放到一個很熱的屋子里,打開電冰箱門的時候,會感到有風吹嗎?達到了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對風的成因作假設性解釋,從而真正理解了自然界中風的成因。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重點和難點
九大行星的名稱和順序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準備:收集隕星的報道及圖片
教學器材:各種星體圖片相關的視頻資料
教學過程
。ń處熖釂枺┯钪嬷谐说厍颉⑻柡驮铝镣,還有哪些天體?
。▽W生分組討論回答)
(教師講述)太陽和圍繞太陽轉動的各種星體,共同組成了太陽系。今天,我們太陽系的居民們。地球有八個個頭不同的'兄弟,圍繞太陽旋轉,這就是九大行星。
。▓D片展示)教師依次顯示九大行星的圖片,并請學生描述看到的行星面貌。
。ㄕ故疽曨l資料)播放相關的太陽系錄像,引導學生對太陽系有一個整體認識。
。▽W生活動)1.觀察教材的“太陽系示意圖”
2.回答圖下面的問題。
。ń處熤v解)
(承轉)九大行星中,我們可以用肉眼看到幾顆呢?
。▽W生根據(jù)日常經驗討論回答)
。ㄖv授)教師講解人類觀察太陽系的歷史,介紹伽利略和他的天文望遠鏡,以及現(xiàn)在的航天探測器。除了九大行星外,還有一些夜空中的不速之客,比如彗星和隕星。
。▓D片展示)哈雷彗星
。ㄕ故疽曨l資料)彗星
(講授)教師講解哈雷慧星的周期性現(xiàn)象,隕星是太陽系中的一些固體塊落到地球表面的流星體,由巖石組成的叫做隕石。
。ㄖv授)教師介紹世界上最大的隕石,并聯(lián)系恐龍的絕滅,啟發(fā)學生思考兩者的關系。
。▽W生討論)
教案點評:
太陽系這一段落的內容編排,是依次介紹其中的各種天體——九大行星、小行星、彗星以及隕星。教師在講述過程中,重點要學生注意各種天體形狀、大小、組成、軌道上的區(qū)別。本節(jié)可在設計時注意了配以豐富的圖片,使學生認識這些星體,并產生探索宇宙的興趣。
科學教案 篇9
植物的分身術注意要讓學生理解植物除了有性繁殖之外,還可以有其他的繁殖方式,這就是無性繁殖,就是用其他的方式進行繁殖。這是本課的主要內容。首先學生進行匯報有關植物繁殖方式的資料。這個部分是學生在課前準備的,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對植物的繁殖方式有一個了解。學生在匯報完相關的資料后,總結植物除了用種子進行繁殖之外,其他的繁殖方式。然后出示以下植物,學生猜測這些植物(秋海棠、土豆、草莓等)使什么進行繁殖的?學生根據(jù)猜測,然后設計相應的驗證試驗。在學生設計實驗的之前,介紹相應的無性繁殖方式——扦插,壓條,嫁接,然后進行設計方案。最后學生用準備的'材料進行操作。
本節(jié)課教學過程中,有以下的問題需要注意。
1.學生搜集資料的準備。在課上,學生資料準備不足。老師需要積極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探究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去積極的搜集的學習資料。
2.有些問題老師不應講的太多。在介紹用莖繁殖方式的時候,老師講解的有太多。這個部分完全可以放手給學生進行學習。
科學教案 篇10
溫度的知識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溫度計、天氣預報等等,學生從生活中學習數(shù)學,既有 趣味性又有挑戰(zhàn)性,分享了小學四年級上冊的科學教案模板給大家參考!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氣溫是指室外陰涼、通風地方的溫度,每天應選擇同一時間來測量氣溫。
過程與方法:
選擇每天測量氣溫的環(huán)境,完成“天氣日歷”中溫度的測量和記錄。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保持對氣溫變化的研究興趣,理解長期測量和記錄數(shù)據(jù)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選擇每天測量氣溫的環(huán)境,完成“天氣日歷”中溫度的測量和記錄。
【教學難點】
正確測量,能堅持記錄。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分小組記錄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氣溫。
每組一張溫度填充圖。
每個小組或每人一支溫度計。
【教學過程】
一、教師導語,引入研究課題
1、溫度對天氣的影響很大,氣溫是天氣現(xiàn)象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天氣日歷中重要的記錄數(shù)據(jù)。
2、 揭示學習課題。
二、 室外溫度的測量與比較
1、教師提示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要注意的安全問題。
2、學生說說怎樣用溫度計測量溫度、怎樣讀數(shù);復習溫度計的刻度;讓學生找出沸點、冰點、人體正常體溫等溫度。
3、討論教室內和教室外的溫度一樣嗎?怎樣確定室外的溫度比室內高?測量室內外的溫度要做哪些準備,注意什么?
4、測量室內溫度,記錄、交流。
5、 分組到室外不同地方測量溫度,走廊上、陽光下、樹底下、陰涼處,把測量的溫度及時記錄。
6匯報交流,室內外溫度有什么不同嗎?哪個溫度可以反映今天我們這個地方的氣溫?每個小組測得的溫度一樣嗎?為什么不同?
三、氣溫的測量
1、 討論,剛才我們測量到的陽光下、陰涼處兩個不同地點的'溫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們應該選擇什么地點來測量氣溫?
2、 教師小結,室外陰涼通風地方的溫度最能反映當?shù)氐臍鉁,所以我們應該選擇合適的地方來測量氣溫。
3、 測量不同時間的氣溫,匯報不同時間所測到的氣溫。
4、 出示氣溫圖表,討論,從這張圖表中,我們可以獲得有關氣溫的哪些信息?為了準確的填寫我們的天氣日歷,每天測量的時間該怎么確定?
5、教師小結。
四、課后總結
五、課后作業(yè)
1、我會填。
。1)、一天之中(日出前的凌晨)的氣溫最低。
。2)、一年之中,最高氣溫出現(xiàn)在(7)月,最低氣溫出現(xiàn)在(1)月。
2、我會選。
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是( 3 )。
。1)上午10時 (2)中午12時 (3)下午2時
六、課后反思。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實用 科學教案簡短07-16
科學教案04-25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科學教案【精選】07-31
科學教案[經典]08-02
(精選)科學教案07-27
【經典】科學教案10-09
(經典)科學教案08-24
科學教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