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免费视频,国产在线99,欧美伊人久久综合网,99欧美在线,久久伊人成人网,青青国产成人久久激情91麻豆,h黄视频在线观看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時間:2025-02-12 09:01:24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通用17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通用17篇)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1

  教學內容分析

  簡易方程的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以后教學的,在解方程式,學生可以根據等式的性質進行教學,也可以根據四種運算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進行教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優(yōu)點。會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會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解簡易方程。

  3、會列方程解應用題。

  教學重點

  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難點】的`值,解簡易方程和列方程解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復習的內容是有關簡易方程的知識,通過復習要進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優(yōu)點,會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解方程,會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復習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公式,運算定律

  1、 出示表: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

  名稱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換律 a+b=b+a

  加法結合律 (a+b)+c=a+(b+c)

  乘法交換律 ab=ba

  乘法結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請學生說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和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公式。

  3、用字母還可以表示數量關系,a表示單價,b表示數量,c表示總價,說出分別求總價、單價及數量的字母公式。

  4、練習:期末復習第16題。

  5、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做期末復習第17題。

  (1)原來每月燒的煤用30c表示;現在每月燒的煤用30×(x-15)表示。

  (2)學生計算現在每月燒煤的千克數。

  三、復習方程的意義和解方程

  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和等式關系是怎樣的?

  2、練習:做期末復習第18題。

  學生練習。講解第(3)題,在方程3x=y(tǒng)中y=21,先把y=21代人原方程成為3x=21再解方程。

  3、做期末復習第19題。

  請學生說一說解方程的方法。

  4、做期末復習第20題。

  學生列方程并解方程。

  四、復習列方程解應用題

  1、(1)列方程解應用題的特征是什么?解題時關鍵是找什么?

  (2)請學生說一說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2、做期末復習第21—23題。

  第21題:

  學生說數量關系式,列方程并解答,根據已列方程寫出另外兩個不同的方程。

  第22題:

  師畫線段圖表示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學生列方程解答。

  第23題:

  學生說數量關系式、列方程解答。

  五、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復習了什么內容。

  六、布置作業(yè)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能力目標:通過操作比較,認識長方體與正方體之間的關系。

  情感目標:在親自動手操作過程中,讓學生建立起空間觀念,培養(yǎng)歸納總結能力。

  重點:

  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

  難點:

  建立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空間想象力。

  教學過程

  一、數學來源生活,從實物中抽象出長方體和正方體。

  1、出示實物,根據形狀給它們歸類。(長方體、正方體、球、其它)

  2、課件演示:從實物中抽象出長文體和正方體。(頂點、棱、閃爍)

  導入:為什么,我們能很快地挑出長方體和正方體呢?因為,它們有著與眾不同的特征。

  二、動手操作,在實踐中歸納事物特征。

  1、學生用小圓木棒和橡皮泥制作多個不同的長方體和正方體。(三組面都不同的、有一組對面是正方形的、超高的、超扁的)

  2、小組中每個人都要獨立動手制作,組員中相互指導、評議。

  3、思考:怎樣選取木棒才能又快又好地做出長方體和正方體。(選取三種長度的木棒,每種4根)

  4、選取合適的長方形或正方形紙將框架圍起來,制成一個立體的小盒子。

  5、利用學生自己做的.長方體和正方體,認識棱、面、頂點。

  6、結合制作過程,師生共同總結:長方體的特征和正方體的特征。

  7、請每小組把有一組對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變成正方體(事先用長白蘿卜削好的)。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體會:正方體具備了長方體所有的特征,是特殊的長文體,并用韋恩圖表示兩者之間的關系。

  8、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正方體的棱。(通常把水平方向的兩條棱中較長的叫長,較短的叫寬,豎直方向的棱叫高。)

  三、回歸生活,用數學的眼光看事物。

  1、量一量手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實物的長寬高和棱長。并說一說每個面的長和寬。指出哪些是等長的棱,哪些是相同的面。

  2、知道了一個長方體的長為14cm,寬為10cm,高為7cm,想像這個長方體。

  3、通過你的觀察,從某個角度看一個長方體,最多能看到幾個面?一個非正方體的長方體中,最多有幾個面是相同的?

  4、長方體廣告箱長5米,寬0.5米,高3米,要用鋁條鑲嵌框架,至少要用多少鋁條?

  5、有6米長的鐵絲,要制成一個棱長為40厘米的燈籠框架,夠瞧用嗎?6、要將一個長30厘米,寬20厘米,高10厘米的禮品盒系上彩帶,至少要買多少彩帶才夠用?

  四、拓展應用

  用數學創(chuàng)造生活。

  欣賞水立方、長方體建筑物、美麗的盒子、裝飾品,讓學生感受數學創(chuàng)造的美,也感受數學的重要作用。

  五、總結

  在這40分鐘的四步學習環(huán)節(jié)中,你最喜歡哪個部分?為什么?給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你喜歡什么樣的數學課嗎?

  六、作業(yè)布置

  用12個棱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一個長方體。能有多少種擺法?它們的長寬高各是多少?請你親自動手試一試。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P10例6、做一做,P13練習二第1—3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會根據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積的近似值。

  2、培養(yǎng)學生根據具體情況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題目要求與實際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

  1、口算。

  1.2×0.3 0.7×0.5 0.21×0.8 1.8×0.5

  1-0.82 1.3+0.74 1.25×8 0.25×0.4

  0.4×0.4 0.89×1 0.11×0.6 80×0.05

  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個小數的近似數。(投影出示)

  保留整數 保留一位小數 保留兩位小數

  2.095

  4.307

  1.8642

  思考并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填空)

  (1)怎樣用“四舍五人法”將這些小數保留整數、一位小數或兩位小數,取它們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們的近似值各應是多少?

  3、揭題談話:在實際應用中,小數乘法乘得的積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數位數,這時可以根據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積的近似值。(板書課題:積的近似值)

  二、嘗試:

  談話引出例題: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動物的嗅覺最靈敏嗎?(生回答)所以人們常用狗來幫助偵探、看家。那狗的嗅覺到底有多靈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組數據:

  1、出示例6:人的嗅覺細胞約有0.049億個,狗的嗅覺細胞個數是人的.45倍, 所以狗能聞出壞蛋身上的氣味。狗約有多少個嗅覺細胞?

  2、讀題,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書:0.049×45

  4、生獨立計算出結果,指名板演并集體訂正,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5、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1)積的小數位數這么多!可以根據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學生獨立探究,指名說說取近似值的過程和理由。

  (2)保留一位小數,看哪一位?根據什么保留?

 。3)橫式中的結果應該怎樣寫?強調橫式中應當用約等號,而不能用等號。

  6、專項練習(根據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積保留一位小數是( ),保留兩位小數是( )。

  7、嘗試后練習:

  ▲P10頁做一做1.計算下面各題。

  0.8×0.9(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1.7×0.45(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判斷,并改錯。

  10.286×0.32=3.29(保留兩位小數)

  3.27×1.5=4.95 1.78×0.45≈0.80(保留兩位小數)

  1 0 .2 8 6 3 . 2 7 2 . 0 4

  × 0. 3 2 × 1. 5 × 2 8

  2 0 5 7 2 1 6 3 5 1 6 3 2

  3 0 8 5 8 3 2 7 4 0 8

  3. 2 9 1 5 2 4. 9 0 5 5 7 1 2

  三、運用

  1、一千克白菜的價錢是6。78元,媽媽買了0。8千克,應付多少題?

  雖然此題沒要求保留兩位小數,但在日常生活中沒有比分更小的錢幣,所以應保留兩位小數。

  2、兩個因數的積保留兩位小數的近似值是3.58。準確值可能是下面的哪個數?

  3.059 3.578 3.574 3.583 3.585

  四、體驗:

  誰來小結一下今天所學的內容?

  五、作業(yè):

  P8第1題。

  課后小記:

  補充的一道生活中購物的題體現了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但全班僅一人主動保留了結果,這反映出數學與生活脫離的現象及待解決與完善。但這題在現實生活中到底是應該保留幾位小數呢?學生保留的是一位,而我建議他們保留兩位,哪種更合理?更符合生活實際?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初步體會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仍然適用。

  2、能運用這些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

  3、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認真審題靈活運用運算定律簡算的習慣和能力。

  教學重點:

  學生通過觀察能找出正確的簡便算法。

  教學難點:

  學生通過觀察能找出正確的簡便算法。

  教學準備:

  媒體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算: 5× = × = 125×= ×= ×= ×80= ×20= 250×= ×=

  2、簡便計算:

  32×25×125 79×21+21×21

  二、探究新知:

  1、師:同學們,在整數乘法中我們學過哪些運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呢?

  2、出示:觀察并計算,下面每組中的兩個算式有什么關系:

  ×○× (×)×○×(×)

  ×+×○(+)× 3、通過觀察、計算、討論,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規(guī)律: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于小數乘法也同樣適用。

  4、揭題: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5、你能用這些運算定律來巧算嗎? ×× ×+× (+)×4

  a. 讓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b. 讓學生匯報:你應用哪條乘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的。

  三、分層練習:

  1、將一個數分解成兩個數的積或兩個數的差:

  =8× ( ) =0.8× ( ) =× ( ) =10- ( ) =100- ( ) =1- ( )

  2、下面各題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25×125 ×99+ 64× 3、判斷下面各題是否正確,并說說理由。(書P17—練一練)

  4、你認為怎樣算簡便?×

  四、課堂總結:

  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于小數乘法也同樣適用。

  五、思考題: 判斷是否正確(機動)

  × + ×38 = ×( + ) = ×10 = 83

  六、板書:

  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教材P93~94練習二十第3~10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提高學生靈活應用學過的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空間觀念。

  過程與方法:通過練習使學生逐步加深對三角形面積公式的理解,提高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在完成練習的過程中,增強對空間與圖形內容的學習興趣,逐步培養(yǎng)積極的數學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逐步加深對三角形面積公式的理解,提高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

  難點:利用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

  學練結合。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進行三角形的面積的練習。通過這節(jié)課的練習,第一要讓你們進一步熟練掌握計算三角形面積的方法,第二能運用已掌握的相關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今天我們要看一看,比一比,哪些同學積極動腦,踴躍發(fā)言,學得扎實,學得靈活?

  二、指導練習

  1.你能想辦法求出下面三角形的面積嗎?(練習二十第3題)

  動手操作:畫出已知底的高。

  指名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請其余學生作點評。

  教師在以上圖形中填入底和高的數據,學生口答三角形面積。

  2.教材第93頁練習二十第4題。

  (1)引導分析:要求種這片草坪需要多少錢,必須先求什么?

  (2)學生討論后交流。

  (3)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并相互訂正。

  2.教材第94頁練習二十第6題。

  (1)組織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學生獨自計算,教師巡視,集體訂正。

  3.教材第94頁練習二十第8題。

  (l)學生用尺量一量這兩條虛線間的距離,理清這兩條虛線是什么關系。

  (2)看看圖中哪兩個三角形的面積相等,為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等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面積相等。

  (3)分組討論如何在圖中畫出一個與它們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并試著畫出來。

  三、鞏固拓展

  1.一個直角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分別是5厘米、12厘米和l3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1)讀題,弄清題意。要求三角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底和對應的高。

  (2)觀察直角三角形的特征,猜測這個直角三角形的底和對應的高分別是多少。

  (3)學生討論、交流,共同解答問題,然后組織匯報。

  2教材第94頁練習二十第9*題。

  (1)教師出示題目。

  引導觀察,要求平行四邊形的周長,必須知道相鄰兩邊的長度。

  (2)學生獨立解題。

  (3)教師組織匯報交流。

  3.教材第94頁練習二十第10*題。

  (1)引導學生觀察:A點是中點,把平行四邊形的底邊平均分成兩部分,即把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了兩部分。

  (2)學生在小組內議一議:陰影部分面積和大三角形面積有什么關系?大三角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3)組內交流解題方法,指名匯報,集體訂正。

  4.通過抓不變量解決圖形面積問題

  下圖中三角形ABD的面積是20cm2,BD的'長為5 cm,DC的長為3 cm。求三角形ADC的面積。

  學生看圖讀題,理解題目意思,嘗試解答。

  思路導引: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求三角形ABD的高,也就是三角形ADC的高。

  三角形ABD的面積

  BD邊上的高→這個高也是三角形ADC的高

  BD的長三角形ADC的面積

  DC的長

  規(guī)范解答:h=2S÷a S=ah÷2

  =2×20÷5 =3×8÷2

  =8(cm) =12(cm2)

  答:三角形ADC的面積是12 cm2。

  四、課堂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又有哪些收獲?

  五、作業(yè):教材第93~94頁練習二十第5、7題。

  【板書設計】

  練習課

  等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面積相等。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6

  教學過程:

  1.通過回顧與整理,對本單元所學內容進行梳理,進一步建立關于圓的認知結構。

  2.通過練習與運用,進一步熟練運用圓的有關知識及相關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進一步培養(yǎng)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對本單元所學內容進行梳理,進一步建立關于圓的認知結構。

  教學難點:

  運用圓的有關知識及相關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與整理

  1.師: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具體的知識?將你學到的圓的知識有條理地整理出來。

  2.學生在小組中整理。

  3.小組匯報,教師板書

  (1)圓的基本特征。

  (2)圓的周長計算。

  (3)圓的面積計算。

  (4)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

  4.根據整理的知識點,指名說說每個知識點具體的內容。

  5.小結:學是為了用,我們對本單元所學知識進行整理,就是為了讓大家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一些相關的問題。

  二、練習與應用

  1.完成練習與應用第1題。

  (l)學生獨立在本子上完成。

  (2)說說畫圓的步驟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練習與應用第3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說說是怎樣算的。

  3.完成練習與應用第4題。

  (1)學生獨立計算。

  (2)集體交流。

  (3)追問:計算圓的周長與面積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完成練習與應用第5題。

  (1)理解題意。

  (2)獨立計算。

  (3)集體交流。

  (4)提問: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與圓有關的自然現象?

  5.完成練習與應用第6題。

  (1)理解題意。

  (2)獨立計算。

  (3)集體交流。

  6.完成練習與應用第7題。

  (1)提問:要求“從小方家到學校大約有多少米”,首先要知道什么?根據題中的信息,怎樣求有多少米呢?

  (2)學生獨立計算。

  (3)集體交流,提問:計算中要注意什么?

  7.作業(yè):練習與應用第7~13題。

  三、課堂小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整理與復習,你有什么體會或感受?圓的有關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多不多?

  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獲與感受,然后教師點評。

  板書設計:

  整理與練習

  圓的基本特征

  圓的周長計算

  圓的面積計算

  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在說一說、分一分、畫一畫、寫一寫、折一折、涂一涂等體驗中理解單位”1”,感受什么是分數,進而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主動參與、積極合作、充分體驗,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單位”1”的建立

  學具準備:

  學具袋(圓形紙片1張、長方形紙片1張、一分米棉線1根、水蜜桃圖片5個、火柴棒12根、同一樣式的紐扣8個)

  教學過程:

  一、單位“1”的意義

  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數字1。

  師:這是幾?表示什么?能具體說說可以表示1個什么嗎?

  學生回答(1個蘋果、一張白紙、一根繩子、一群羊、一個學校的全體學生……)

  師:對于數字1如此豐富的意義,老師可以給它加上引號,起名叫作單位“1”。

  師:取出學具袋,倒出其中的學具,分一分、說一說,哪些能用單位“1”表示?

  【評:開門見山教學單位“1”,突出“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單刀直入式的導入無疑是本課亮點之一,不僅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有效突破了教學難點,其分一分、說一說的教學設計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體驗,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

  師:我們可以把單位“1”怎么分?

  師:以前我們學過分數的初步認識,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分數,研究“分數的意義”。(教師板書課題)

  師:用以前所學的分數的知識,分你手中的單位“1”,你能得到哪些分數?

  學生操作,組內交流,各組推薦匯報。

  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對不準確的地方要加以修正,尤其要強調“平均分”,盡量做到不要重復別人的發(fā)言內容。

  【評: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了學生,教師將幾種學具材料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操作用分數表示,既尊重了學生的已有知識儲備,又在不知不覺中為新知的構建架設橋梁!

  二、研究分數單位

  師:你們想研究別的分數嗎?

  教師出示1/○

  師:這是分數嗎?你會讀嗎?它有什么特別之處?

  師:請大家拿出12根火柴棒,分一分、說一說,看看可以有多少種不同方法來表示1/○ ?

  學生操作,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1/2 →6根、1/3 →4根、1/4 →3根、1/6 →2根、1/12 →1根。

  師:你又發(fā)現了什么?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發(fā)現了這么多知識!

  【評: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猶如一枚枚石子投進蓄勢已入的湖里,激起了層層漣漪,讓學生在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中自主探究、積極合作,足以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行云流水般的分數單位的教學全無例行公事,思路閉鎖,空間狹小之嫌。正所謂“靈感總青睞有準備的頭腦!薄

  三、深入研究分數的意義

  教師出示○/○

  師:猜猜看,老師想讓你干什么?

  教師出示要求:

  分一分(選擇合適的學具表示這個分數)

  畫一畫(用簡單的圖形來表示這個分數)

  折一折、涂一涂(選擇合適的學具,用折疊、涂色的方法表示這個分數)

  說一說(組內互相說說這個分數)

  學生動手操作、組內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各組推薦學生匯報……

  【評:遵循小學生數學學習的心理規(guī)律,問題設計得精且極具開放性、挑戰(zhàn)性,以豐富的操作實踐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注重學生感性認識,學生真正在“做數學”。】

  師:關于分數的知識,以前我們學習過一些,在課前我們也通過自學課本、查閱資料、請教別人,你現在知道多少分數的知識,能告訴老師嗎?

  學生回答……

  師:讓我們看看數學書上專家是怎樣說的?

  學生看書、圈劃、摘讀,組內交流。

  師:什么是分數單位?我們剛才研究了嗎?35的分數單位是什么?有幾個? 7/12 、11/20呢?

  【評:教者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熏陶。在設計時,教者注意到學生自我獲取信息能力以及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讓學生課前自學課本、查閱資料、請教別人,了解分數的有關知識,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的發(fā)展,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分數的寫法

  師:從交流的過程中,老師已經知道同學們會讀分數了,想寫嗎?

  師:會寫的請到黑板上在任意位置任意寫一個你喜歡的分數,比一比,看誰寫的規(guī)范好看。(學生一擁而上,在黑板的上上下下寫下大大小小、各不相同的分數。)

  師:生活中人們常用分數來進行描述。誰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黑板上這些分數的?你愿意說哪個就說哪個?

  學生匯報……

  【評:教者不再將黑板視為教師神圣的領地,把板書的權利回歸學生。黑板上每個分數后面都藏著那句經典的概念,學生的交流無不是將已經獲得的主觀印象投射在所寫的分數中,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學生的求異的心態(tài)無時無刻不讓其他學生處于活躍的互動之中!

  師:你覺得誰寫得規(guī)范好看?寫分數是要注意什么?分數有幾個部分?能結合具體分數說說各個部分表示的意義嗎?

  【評:生成性的課堂評價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強烈地撥動著思維之弦。】

  師:下面請同學們練習寫分數,比一比誰寫得規(guī)范好看?任務是8個。

  學生在寫分數的過程中教師突然叫停。

  師:數一數,你寫了幾個分數?你能用剛學的分數說一句話,讓大家猜一猜你完成的情況嗎?

  師:對于分數的意義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提問。

  學生質疑,學生解答,教師補充。

  師:關于分數的知識你掌握的情況如何,你能用今天學習的分數的知識說一說嗎?

  (如果學生說出類似5/5這樣的分數)

  師:這是一個特殊的分數,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將繼續(xù)研究。

  【評:學以致用,在應用中賦予數學活力與靈性,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數學學習活動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所謂“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薄

  總評:

  縱觀本節(jié)課,有以下特色:

  1、淡化形式,注重實質

  分數的意義對于小學生來講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本課設計淡化形式,注重實質,一切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不過分刻意地去體現數學教學的嚴謹性,以解決問題為中心,以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性來體現教學的嚴謹性。整節(jié)課教師都沒有將“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這句嚴密、枯燥、抽象的話語塞給學生,但是整節(jié)課徹頭徹尾都緊扣“分數的意義”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苦心經營,匠心運作。

  2、源于生活,回歸生活。

  現在的學生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他們接觸到的世界是五彩繽紛的,他們能夠用不同的生活來感悟書本。小學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同時數學又必須回歸于生活,數學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賦予活力與靈性。本課設計注意到數學的教與學緊密聯(lián)系生活,幫助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意義和充滿意義,注重現實體驗,力避傳統(tǒng)的“書本中學數學”,體現生活中教學相長的互動關系,大膽改革教材的例題呈現方式,“跳出教材教數學”。

  3、強調合作,知識增殖。

  《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數學教育應該“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本課設計做到均衡學生差異,組建合做學習小組,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思考和表現的機會,多些成功的體驗,突出每個個體的作用,使每一個學生不僅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且要對所在小組中的其他同學負責,形成人人教我,我教人人,讓學生在主動參與合作中完成任務,沒有把學生當作所謂新教學方式的道具,實現知識在交流中增殖,思維在交流中碰撞,情感在交流中融通。

  4、以人為本,注重發(fā)展

  《數學課程標準》“以人為本”的理念決定了數學教學的目標指向:適應并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本課設計時注意從學習者的角色去分析學生,以了解什么知識是學生最需要的,什么學習方式是學生最喜歡的,積極尋求以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所需要的知識。

  5、注重體驗,培植興趣。

  學生學習的不只是“文本課程”,而更是“體驗課程”,“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本課教學中的說一說、分一分、畫一畫、寫一寫、折一折、涂一涂為學生提供了高頻率、多維度、深層面的體驗,我們的學生在學習時感到了樂趣,體驗到了成就感,激勵他們進行更深入的學習與研究。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8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是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fā),促使學生對這些分數逐步歸納內化,從而上升到數學層面來認識它們的意義及特點。本節(jié)課教學在設計上有以下特點:

  1.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分餅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估一估的猜測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通過折一折、剪一剪、涂一涂、畫一畫,體驗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產生過程,并輔以教具演示及課件動態(tài)演示,使學生由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建立表象,抽象出數學概念。

  2.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說出不同的分餅方法,充分體驗分餅策略的多樣化,利用數形結合,讓學生了解假分數、帶分數和1的關系,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數學思維,使他們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3.分組進行分餅活動,從課前預設到學生應會通過預習及課上其他組同學的匯報感受不同的分餅方法及相應分數的產生,實際上還是引導學生全員參與整個活動過程,使學生的體驗更真切、豐富。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圓片、彩色筆、剪刀、直尺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動畫片《西游記》主題曲。

  師:同學們看過《西游記》嗎?唐僧師徒四人,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預設生1:我最喜歡豬八戒,因為他呆頭呆腦,十分可愛。

  生2:我最喜歡沙僧,因為他很實在。

  生3:我最喜歡孫悟空,因為他本領大,能降妖除魔。

  生4:我最喜歡唐僧,因為他是師傅。

  師:唐僧師徒四人在西天取經的路上遇到很多困難,有些是他們自己解決的,有些是觀世音菩薩幫他們解決的。今天,咱們也來幫他們解決一個問題,有關“分餅”的問題。(板書課題:分餅)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教材的情境圖,創(chuàng)設一個接近學生喜好的動畫情境,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幫唐僧師徒解決“分餅”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為后面的教學埋下伏筆,緊扣主題。

  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分餅,質疑。

  唐僧遇到的問題:唐僧有8張一樣大的餅(課件出示8張餅和唐僧的頭像),平均分給師徒4人,每人分得多少張餅呢?你能用數學算式表示嗎?(學生列式,課件出示算式)

  師:沙僧也遇到一個問題,把1張餅平均分給師徒4人,怎么分呢?(課件出示1張餅和沙僧的頭像)

  預設生:把1張餅平均分成4份,折疊再折疊,每人分得1份。(課件演示動畫,呈現把1張餅切成大小一樣的4份,每人1份)

  師:現在豬八戒遇到了一個難題:把5張餅平均分給師徒4人,怎么分呢?請同學們幫豬八戒想一想。(課件出示5張餅和豬八戒的頭像)

  2.探究5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的方法。

  (1)估一估。

  每人分到多少張餅?

  (2)以小組為單位探究分餅的方法。

  以圓片代替餅,動手折一折,涂一涂,畫一畫,剪一剪,分一分。

  (3)匯報結果。

  老師請一些小組的同學上臺演示,邊做邊說。(實物投影展示)

  方法一:把1張餅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1份,每人分到張,按照這樣的方法,再分第2張餅,第3張餅,第4張餅,第5張餅。最后每人分到5個張,即張。

  方法二:把5張餅重疊放在一起分,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5張餅的,就是張。

  方法三:先分4張餅,每人1張,再分剩下的1張餅,把剩下的這張餅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1份,即分到張,合在一起是1張又張。

  (4)質疑。

  師:從圖上看,每人分到了,這是怎么回事呢?

  生:這可不是1張餅的,而是5張餅的;也就是說,的'整體“1”是5張餅,不是1張餅。5張餅的等于1張餅的,所以,5張餅的也是張餅。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想一想、說一說、剪一剪、分一分等活動,感知數學、體驗數學,體現學習的自主性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演示不同的方法,經歷認識分數的產生過程,體驗成功的喜悅。

  3.明確帶分數的讀寫法。

  (1)帶分數的寫法。

  師:1張又張,用分數怎么表示呢?

  師演示其寫法:先寫整數1,表示1張餅,再緊挨著整數寫分數,分數線要與整數中間對齊,表示張餅?梢詫懽鳎1。

  (2)帶分數的讀法。

  讀作:一又四分之一。

  4.認識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

  師:(指著兩組圓片)這兩組圓片分得一樣多嗎?這個分數有什么特點?1與呢?這兩個分數相等嗎?這兩個分數有什么特點?

  生匯報交流,師點出分數的名稱。

  生1:的分子小于分母。

  明確:這樣的分數是真分數。(誰來說說還有哪些真分數?舉例)

  生2:的分子大于分母。

  明確:這樣的分數是假分數。(誰來說說還有哪些假分數?舉例)

  生3:1是整數加真分數。

  明確:這樣的分數是帶分數。(誰來說說還有哪些帶分數?舉例)

  5.探究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特點,明確真分數、假分數和1的關系。

  師:下列分數哪些是真分數,哪些是假分數?請將它們填在相應的方框里。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1、理解小數除法的意義。

  2、掌握小數除以整數(恰好除盡)的計算方法。

  (二)能力目標:能夠在情境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感受小數除法的異同,能夠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ㄈ┣楦心繕耍航洑v探索小數除以整數(恰好除盡)計算方法的過程,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

  小數除法的意義,小數除以整數(恰好除盡)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教學方法:

  探究、交流、引導。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創(chuàng)設情境

  1、淘氣打算去買牛奶,你從圖上得到了什么數學信息?

  2、根據圖上的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列出算式:11。5÷5 12。6÷6

  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算式與以往我們學過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數都是小數,除數都是整數。)

  師:我們今天就來研究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看看淘氣到底應該買哪個商店的牛奶。

  二、探索新知,解決問題

  1、師:兩個商店牛奶的單價分別是多少呢?我們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單價。

  2、學生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3、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匯總的各種方法,認為哪個方法比較簡便實用?

  引導出“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4、理解算理。

  5、引導歸納總結,明確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按照整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6、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指導。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3頁練一練第1題。

  集體訂正。

  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4÷4 96.6÷42 55.8÷31

  引導學生通過對比發(fā)現小數除以兩位數與除以一位數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數點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3、完成教材第3頁練一練第4題。

  教師巡視指導。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呢?

  板書設計:

  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錢?乙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錢?

  11.5÷5=2.3(元)12.6÷6=2.1(元)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

  2、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計算方法,并能較熟練地運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舉一反三的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計算能力。

  3、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養(yǎng)成遷移類推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按比例分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合理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紙條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教師談話

  這幾天我們一直在學習有關人體奧秘的知識,除了我們學過的,你還了解到那些有關人體的知識?(學生根據課前調查交流回答)

  想不想再多了解一些?那請你們仔細觀察情境圖。

  2、提問: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1)學生觀察回答,教師適時板書相應的信息條件

  明明體重30千克,體內水與其它物質的比是:4:1;

  爸爸的體重70千克,體內水與其它物質的比是7:3

 。2)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嗎?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出問題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解決第一個問題:明明體內的水分及其他物質各有多少千克?

  (1)你想解決那個問題?可以根據那些信息解決?

 。髅黧w內的水分及其他物質各有多少千克?體重30千克,體內水與其它物質的比是:4:1)

  (2)體重30千克與4:1有什么聯(lián)系?

  (3)線段圖或折紙的方法表示出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嗎?

  學生同位合作完成,然后小組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師巡視。

  2、展示交流

  (1)學生展示交流線段圖,結合信息說明圖意。

 。2)教師引導口述信息并畫出線段圖

  如果用一條線段表示30千克體重,水和其他物質應該怎樣表示?為什么?

  求的問題是什么?怎樣表示?

 。3)要求體內的水和其他物質各有多少千克會計算了嗎?請同學們在本子上獨立完成。

  明明體內的水分及其他物質各有多少千克?

  爸爸體內的水分及其它物質各有多少千克?

  3、探究算理

 。1)教師巡視的過程中指明不同解答方法的同學到前面板書

  解法一:4+1=5

  解法二:3054=24(千克) 30 4/4+1 =24(千克)

  3051=6(千克) 30 1/4+1=6(千克)

  (2)讓兩種不同解法的學生說一說這樣做的理由,每一步表示的含義。

 。3)觀察比較:這兩種方法有什么區(qū)別?

  相同點:體重是有水份和其他物質組成的,求水和其他物質的重量也就是把30按照4:1的比例分配。

  不同點:一是把比看作平均分得的.份數,用平均分的方法來解答;二是把比化作分數,轉化成分數乘法問題來解答。

 。4)優(yōu)化算法:他們的方法你喜歡哪個?為什么?

  說給你的同位聽一聽。

 。5)小結:像第二種方法,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板書課題)

  4、解決第二個問題:爸爸體內的水分和其他物質各有多少千克?

  (1)師:你能用這種方法解決第二個問題嗎?

  (2)學生獨立完成,同位交流自己的想法。

 。3)指名一學生板演并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

  怎樣知道我們解答的是否正確呢?誰能口頭檢驗一下?

  5、同學們都很棒,都能靈活的運用剛剛學過的分數乘法解決按比例分配的題目,誰能說說在計算按比例分配的題目時應注意什么問題?

  三、鞏固練習

  1、走進生活(看誰能又對又快的解決這些問題)

  自主練習1、2、3 第2、3題要求畫出線段圖分析解答。

  2、課后延伸

  判斷:一個長方形周長是20厘米,長與寬的比是7∶3,求長與寬各是多少厘米?

  7+3=10 207/10=14(厘米) 203/10=6(厘米)

  錯,要分的不是20厘米

  四、布置作業(yè)

  自主練習3、4、5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通過收集圖案,小組交流,感受圖案的美,并為自身以后創(chuàng)作圖案提供借鑒。

  2.通過欣賞圖案,發(fā)展同學的審美意識和空間觀念。

  3.自身經歷創(chuàng)作實踐的整個過程,感受創(chuàng)作的樂趣,進一步培養(yǎng)同學的審美情趣。

  重點難點:

  1.進一步利用對稱、平移、旋轉等方法繪制精美的圖案。

  2.加深感受圖形的內在美,培養(yǎng)同學的審美情趣。

  教學準備:

  課件、方格紙、正方形白板紙、手工紙三張和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展覽導入

  課前讓同學收集圖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

  考慮:這些圖案是怎樣設計的,它有什么特點?

  指名介紹本組中最美的圖案,并結合考慮說一說它的特點。

  二、學習新課

  (一)嘗試發(fā)明:

  讓同學做第8頁第1、2題。

  1、鼓勵同學用學過的圖形設計圖案,對不同的同學提出不同的要求。

  2、交流時,教師對有創(chuàng)意、繪圖美觀的同學給予褒揚和激勵。

  (二)設計圖案:

  做第10頁“實踐活動”7題。

  1、提出三個步驟:

  (1)先選擇一個喜歡的圖形;

  (2)再確定你選用的對稱、平移和旋轉的`方法;

  (3)動手繪制圖案。

  2、分別利用對稱、平移和旋轉創(chuàng)作一個圖案后,全班交流。

  三、鞏固練習

  (一)反饋練習:

  1、制作“雪花”:

  取一張正方形紙,按書上所示的方法對折和剪裁?梢越涍^多次練習,直到會剪一朵美麗的“雪花”。

  2.作品展示。

  3、獨立觀察并嘗試做第9頁第5題。

  四、全課總結

  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選出好的作品互相評價,全班展覽。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12

  教學內容:

  教科書58頁例1。

  教學目標:

  1、結合圖例,根據等式不變的性質,學會解簡易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書寫格式,并能用代入法進行檢驗。

  3、提高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同時滲透函數的思想。

  教學重點:

  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書寫格式。

  教學重點:

  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具準備:

  可見、平臺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提問:什么是方程?

  2、判斷下面各式哪些是方程?

  a+24=734 X =36+1723÷a>43X +843 X +4y=848÷a=9

  3、后面括號中哪個x的值是方程的解?

  (1)X +42=98 (X =57,X =135)

  (2)5.2- X =0.7 (X =4.5,X =8.8)

  4、等式的性質是什么?(方程兩邊同時加減或乘除同一個數(0除外),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5、導入:今天,我們就利用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

  板書課題:解方程

  二、新課學習。

  1、出示例1的圖

 。1)問:你們猜盒子里裝的是什么?(皮球)問:從圖中你獲取了哪些信息?

  (盒子里有X個皮球和外面3個皮球等于9個皮球)

 。2)請學生根據關系列出式子。

  板書:X +3=9

 。3)問:怎樣解這個方程呢?(出示課件)

 。4)師:我們可以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來幫助解方程。

 。5)看課件演示

  問:要使天平左邊只剩下“X”而還能保持平衡,該怎么辦呢?

  (6)學生思考后回答。

  (7)演示課件

  教師一邊演示一邊在黑板寫出:X +3-3=9-3

 。8)師生小結:方程兩邊同時減去同一個數(3)

  (9)問:為什么要減3,減2可以嗎?學生回答

 。10)天平兩邊同時減去同一個數,天平兩邊還平衡嗎?

  出示課件,學生回答:平衡

  師板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11)那么天平左邊剩下X右邊剩下6個球,X =6是不是正確的答案呢?我們來驗算一下(師在黑板板演驗算過程)

  2、小結:今天,我們利用了什么知識來解方程?(等式的性質)在解方程

  的過程中我們還要注意些什么呢?(我們要注意書寫格式,等號要對齊,注意:x=6表示一個數值,后面不能帶單位,解方程要用代入法檢驗一下方程的解是否正確。)

  3、質疑:看書58頁,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ㄍㄟ^練習測試學生的掌握程度)

  三、練習。

  1、出示課件:第59頁做一做的第一題中的第一個圖:列方程解答并驗算

 。1)學生獨立完成,師巡視。

  (2)指名學生板演,并說說如何解答的?

  2、加法會解了,那么減法又怎樣做呢?我們來挑戰(zhàn)一下。

 。1)課件出示:x-2=15 小組討論完成

  (2)投影學生的計算結果,讓學生說出解題思路。

  3、我最棒

  (1)我是小法官

  A:x+1.2=5.7 B:x-1.8=4 x+1.2-1.2=5.7-1.2 解:x-1.8+1.8=4+4 x=4.5 x=8

  4、找朋友

  8+ X =16 X =3

  X -6=17 X =9.6

  X +2.1=5.1 X =8

  X -3.2=6.4 X =23

  5、拓展

  X -0.5=3+1.9

  四、作業(yè)

  數學課本63頁練習十一的第5題中的前四題。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給班里或學校圖書角的圖書編上書號這一實踐活動,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數字編碼在生活中的作用。

  2、讓學生體會用字母也可以進行編碼,進一步探索編碼的方法,經歷用字母和數字一起進行編碼的過程。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養(yǎng)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初步學會表達和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

  教學重難點:通過觀察、比較、猜測來探索用字母和數字一起進行編碼的簡單方法

  教學具準備:課前到圖書館進行實地調查,在圖書館借閱圖書,怎樣方便快捷地查找圖書?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引入:

  同學們,課前到圖書館去調查了嗎?圖書館那么多圖書,怎樣方便快捷地查找圖書?(用字母和數字給圖書編碼),對了!圖書編號、車子牌號都是用字母和數字一起進行編碼的,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

  二、 新知學習:

  1、生交流課前各自調查的收獲。

  2、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教師對圖書的檢索號進行簡單的介紹:

  圖書的檢索號一般包括分內號和書次號,分內號是按照《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的標準對圖書進行分類,用字母來表示圖書的種類,中文圖書共分為22大類,分別用A、B、C……Z字母表示,字母后的數字表示進一步細分。一般來說,數的位數標志類名的`級別,多一位數碼表示細分一層。書次號則表示同一類圖書的序號,這里也可以考慮作者、出版日期等。

  3、 提出問題:我們教室圖書角里也有很多書,為了方便我們查書,我們應該做些什么?(給圖書編號,整理出圖書角的圖書目錄)

  4、分組為圖書角的圖書編排號碼,并整理出目錄。

  ①、討論并確定好圖書的書號要包含的信息:圖書的類別、作者、捐書人等。

 、凇⒂懻撁總信息如何用字母和數字進行編排。比如用字母表示類別,用A表示童話故事書,還可以用序號代表捐書人的信息。

 、邸⒃O計好方案后,全班同學對每個小組匯報的方案進行評價。

 、堋⑻暨x出大家最滿意的方案,按照這個方案,再分工完成圖書角的目錄登記表。

  三、鞏固練習:

  1、書P118第2題是讓學生體會汽車車牌號中的編碼,除了數字還有漢字和字母的應用,用各省的簡稱表示省份,用字母表示地市。

  2、書P118第3題向學生介紹圖書的“身份證”——國際標準書號。

  3、獨立完成書P119第4題。

  四、全課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在用字母和數字一起進行編碼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在生活中你還在哪里見到過編碼?舉例說一說。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14

  教材分析:

  1.“找最小公倍數”是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材第三單元的內容,本冊教材對找公因數,最小公倍數的知識與約分、通分的知識進行了整合。

  2.根據課標要求,本冊教材對“找最小公倍數”的要求適當地限制,求最小公倍數把兩個數限制在100以等。

  3.“找最小公倍數”是學習通分的基礎,同時也是進一步學習分數四則計算,運用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是分數教學的重點。

  學情分析:

  學生情況分析:在學習“找最小公倍數”之前,學生已掌握“找公因數”的方法和“找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為學習“找最小公倍數”作好了鋪墊。

  學生認知發(fā)展分析:注意留給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知識的遷移類推,培養(yǎng)學生遷移、分析、推理的數學能力。

  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對認知“找最小公倍數”的方法還停留在膚淺、模糊的狀態(tài),本節(jié)課的學習將為學生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含義,會利用列舉等方法找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2.過程和方法: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意義和應用,在原有的基礎上比較類推,探索找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和目標:通過學習,讓學生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熱愛數學,熱愛生活的情感,同時培養(yǎng)學生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幾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求最小公倍數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1.復習鋪墊

  (1)找出18和24的公因數。

  (2)歸納整理找公因數的方法。

  2.情境引入,進行找倍數活動。

  出示題目:暑假其間,-每隔2天上網,蘇老師每隔4天上網,7月31號 她們都同時上了網,8月份兩個老師哪幾天上網的?分別用不同的顏色圈出來。

  2.讓學生觀察日歷之后回答:-上網和蘇老師同時上網的日子是( )。它們都是()和()共同的倍數,也就是它們的公倍數;其中最小的公倍數是(),這也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板書:最小公倍數

  二、探討新知

  1.出示教材中的表格,讓學生用符號標出4的倍數、6的倍數

  問:既是4的倍數又是6的倍數有哪些?

  根據我們剛學過的知識它們是4和6的'( ),它們的最小公數是( ) 。

  2.明確給出定義。

  3.自主探索:找6和8的最小公倍數,總結找兩個數的公倍數的方法

  4.總結常用的求最小公倍數方法是:短除法

  三、鞏固提高

  1.教材做一做

  2.用短除法求下面每組數的最小公倍數

  四、思維訓練

  16和24   5和8   18和36

  有一袋果,3個3個分余1個,5個5個分還余1個,這袋果至少有多少個?

  五、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們有什么收獲嗎?

  板書設計:

  找最小公倍數

  定義:幾個數公有的倍數叫做它們的最小公倍數,其中最小的公倍數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方法:1.列舉法;2.短除法;3.分解質因數法

  評價設計: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1. 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給予表揚肯定。

  2. 學生有比較類推的能力及時鼓勵和加以培養(yǎng)。

  3. 課堂中學生的閃光點要及時表揚,對典型的合作學習給予肯定性評價。

  4. 學困生要適宜鼓勵。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15

  教學目的:

  1、會用數學的語言描述獲勝的可能性。

  2、通過游戲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學會用概率的思維去觀察和分析社會中的事物。

  3、通過游戲的公平性,培養(yǎng)學生的公平、公正意識,促進學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認識到基本事件與事件的關系。

  教學準備:

  投影儀、撲克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說出下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多少?

  1、盒子中有紅、白、黃三種顏色的球各一個,只取一次,拿出紅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白色呢?黃色?

  2、商場促銷,將獎品放置于1到9號的罐子里,幸運顧客有一次猜獎機會,一位顧客猜中得獎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紅色球5個,藍色球12個,取一次,取出紅色球的可能性大還是藍色球?

  二、新授

  1、在上題中,我們知道取出藍色球的可能性大,到底取出藍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大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

  出示擊鼓傳花的圖畫。

  請學生說一說,擊鼓傳花的游戲規(guī)則。

  小結:每一個人得到花的可能性相等,每個人得到花的可能性都是。

  2、畫圖轉化,直觀感受

  (1)每一個人得花的可能性是,男生得花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發(fā)表意見,全班交流。我們可以畫圖來看看同學們的想法是否正確。畫圖......

  生:從圖中可以發(fā)現,每一個人得花的可能性是,兩個人就是,9個人就是,女生的可能性也是。

  師:如果18個學生中,男生10人,女生8人,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又各是多少呢?......

 。2)練習本班實際,同桌同學相互說一說,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分別是多少?

 。3)解決復習中的問題

  拿到藍色球的'可能性是......

  3、小結

  4、鞏固練習

  完成P。101。做一做。

 。2)題講評中須注意,指針停在每個小區(qū)域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次數也大體上相等,紅色區(qū)域占了這樣的3個,因此停在紅色區(qū)域的次數就是一個區(qū)域的3倍。要讓學生感受到這只是一可能性,出現的次數不是絕對的。

  三、練習

  完成練習二十一

  1、第一題,準備9張1到9的撲克牌,通過游戲來完成。

  2、第二題,學生在獨立設計,全班交流。

  3、第三題,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全班交流。

  四、課內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初步體會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仍然適用。

  2、能運用這些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

  3、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認真審題靈活運用運算定律簡算的習慣和能力。

  教學重點:

  學生通過觀察能找出正確的.簡便算法。

  教學難點:

  學生通過觀察能找出正確的簡便算法。

  教學準備:

  媒體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算: 5× = × = 125×= ×= ×= ×80= ×20= 250×= ×=

  2、簡便計算:

  32×25×125 79×21+21×21

  二、探究新知:

  1、師:同學們,在整數乘法中我們學過哪些運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呢?

  2、出示:觀察并計算,下面每組中的兩個算式有什么關系:

  ×○× (×)×○×(×)

  ×+×○(+)× 3、通過觀察、計算、討論,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規(guī)律: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于小數乘法也同樣適用。

  4、揭題: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5、你能用這些運算定律來巧算嗎? ×× ×+× (+)×4

  a. 讓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b. 讓學生匯報:你應用哪條乘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的。

  三、分層練習:

  1、將一個數分解成兩個數的積或兩個數的差:

  =8× ( ) =0.8× ( ) =× ( ) =10- ( ) =100- ( ) =1- ( )

  2、下面各題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25×125 ×99+ 64× 3、判斷下面各題是否正確,并說說理由。(書P17—練一練)

  4、你認為怎樣算簡便?×

  四、課堂總結:

  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于小數乘法也同樣適用。

  五、思考題: 判斷是否正確(機動)

  × + ×38 = ×( + ) = ×10 = 83

  六、板書:

  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17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探討“求平均數”問題的分析方法。

  2、能正確列式解答“求平均數”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探討“求平均數”問題的分析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師:三個數學小伙伴都想和老師比賽投籃,1分鐘內看誰投中的個數多。小胖1分鐘投中了5個,他認為這不能完全代表他的水平,于是要求再給他兩次機會,讓他能充分發(fā)揮出水平。第二次,他投中了5個,第三次,還是5個。看來他的水平很穩(wěn)定,用5來代表他1分鐘投籃的水平合適嗎?

  二、新授

  1、師:小淘氣1分鐘投了3個,他也要求再給兩次機會。第二次投中5個,第三次投中4個。

  剛剛小胖三次都投中5個,那顯然就用5來代表小胖的水平,F在用幾來代表小淘氣1分鐘的水平呢,說說理由。

  生:用4來表示……; 用5來表示……。

  師:用超常發(fā)揮的補救發(fā)揮失常的,這時候,用4來代表他的水平比較合適。這個方法叫做移多補少。(板書)還有其它想法嗎?

  生:因為4在3和5的中間;把超常發(fā)揮和發(fā)揮失常的去掉,他們不具備代表性;因為4是3、4、5的平均數……

  師:不管超常發(fā)揮還是發(fā)揮失常,都是他自己投的`,就先求和再均分,(板書)能使每一次的個數一樣多。移多補少的目的也是將每一次的個數變成一樣多(板書)。用一樣多的這個數來代表他的水平合適嗎?

  遇到這樣數據多多少少的,就可以通過先求和再均分,找到能代表他水平的數。

  2、師:小丁丁直接要求有3次機會,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第一次投了3個,第二次投了7個,第三次2個,看來水平很不穩(wěn)定,一起用手勢高低來表示他的三次投籃結果。

  師:你覺得用幾來代表他1分鐘的水平呢?

  生:計算,是4。

  師:4是從哪里來的?前面的小淘氣是3個、4個、5個,好歹還有個4出現,這里一個4都沒有,怎么會用4來代表呢?和同桌說說道理。

  生:3+7+2=12個 12÷3=4個(板書算式)

  生:還可以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把7拿出1給3,再拿出2給2。(媒體)

  師:現在用4來代表小丁丁的水平合適嗎?不管是求和均分還是移多補少,這兩個方法的目的都是使得數據變得同樣多,像這樣通過求和均分或者移多補少,使得數據變得同樣多,就是在求原來這些數據的平均數。(板書)

  我們說,4是3、7、2這3個三個數的平均數。

  那么小淘氣的投籃水平也是4,這個4又是哪些數的平均數呢?

  生:他投了3次,所以4是3、4、5的平均數。

  師:這個4能代表小丁丁第一次的投籃水平嗎?能代表他第二次的投籃水平嗎?能代表他第三次的投籃水平嗎?我們辛苦了那么久,結果這個4既不能代表第一次的水平,又不能代表第二次的水平,也不能代表第三次的水平,那它到底代表的什么呢?

  師:平均數不代表某一次的水平,而是代表這一組數據的平均水平、整體水平。(板書)

  3、師:終于輪到老師投籃了,老師想要4次投籃機會,小朋友會同意嗎?為什么?

  師:小丁丁笑了,老師,我們比的是平均水平,又不是比總數,你投好了,還要除以4,投得差了,仍然要除以4,更差了。我們就同意你投4次。

  老師第一次1分鐘投進了4個,第二次6個,第三次5個。到這里老師心里十分后悔,如果只投三次就好了。老師想就此收手,你們猜3個小朋友會同意嗎?為什么?老師如果投第四次,可能贏嗎?也可能輸。

  老師第四次投中了1個。我贏了還是輸了?算一算。

  如果我第四次投中了5個,我的水平是多少?如果第四次投中了9個呢?

  三、練習

 。薄⒁γ鞅绕骄砀吒,既然有人比平均身高高一點,就有人的身高……

  不然移多補少補給誰去呢?

  2、平均身高160,但不是人人都160,排在中間的人一定是160嗎?

  3、平均水深才110,所以以他140的身高肯定淹不死,是嗎?

  生:這是平均水深,是移多補少的結果,是求和均分的結果,也許有的地方比140深得多。

  出示水下圖片。

  師:掌握了平均數以后,回到生活中再來看在這些數據還會上當嗎?

  4、有一則調查新聞,說先在的男性平均壽命是71歲。30年過去了,男性平均壽命從68上升到了71,該高興還是難過?可是一個老爺爺看到新聞都難過得哭出來了,他今天剛過了70歲生日,你覺得他為什么會難過?他有必要去難過嗎?說明他不懂平均數。你懂不懂平均數?你能用今天學的本領來勸勸他,讓他喜笑顏開嗎?

  5、想不想猜一猜女性的平均壽命比男性長還是短?出示。《2010年世界衛(wèi)生報告》顯示:目前,中國男性的平均壽命大約是71歲,女性的平均壽命大約是74歲。

  四、總結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04-25

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10-19

(優(yōu)秀)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10-19

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04-09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10-22

五年級上冊人教版數學教案02-28

五年級上冊數學的單元教案01-06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5-24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5-22

【熱門】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