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免费视频,国产在线99,欧美伊人久久综合网,99欧美在线,久久伊人成人网,青青国产成人久久激情91麻豆,h黄视频在线观看

小班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5-07-17 08:21:57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優(yōu)]小班數(shù)學教案(通用15篇)1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數(shù)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優(yōu)]小班數(shù)學教案(通用15篇)15篇

小班數(shù)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能辨別、區(qū)分三角形、圓形、正方形,能將同樣的圖形放在一起。

  2、培養(yǎng)幼兒到數(shù)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圖形若干。

  2、三角形、圓形、正方形胸卡。

  3、一段音樂

  【活動過程】

  一、游戲《找媽媽》(目的:復習對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的認知)

  1、認識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引導幼兒說出名稱。教師引導幼兒游戲:“圖形媽媽來了,它們是誰?”

  2、幫圖形媽媽找寶寶教師引導:“圖形媽媽的寶寶們出去玩了,媽媽找不到它們的寶寶了,怎么辦?”(鼓勵幼兒找)要求:每人找一個圖形寶寶。

  3、感知圖形特點教師引導:“你找到的`是誰?請你輕輕的把它送回媽媽那里!”教師引導:“為什么把它送回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媽媽這兒?”(鼓勵幼兒說出:它們一樣,都是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二、游戲《找朋友》

  1、教師出示胸卡,請幼兒自選教師提問:“你是什么寶寶?”(鼓勵幼兒說出:我是xx寶寶)

  2、幼兒“找朋友”教師引導:“還有許多和你一樣的圖形寶寶在外面玩耍,請你快把它們找到!

 。ㄒ螅褐徽液鸵粯拥膱D形寶寶做朋友,看誰找的對又快。)

  三、游戲《好朋友來跳舞》(目的:通過游戲為圖形分類)

  1、教師引導:“找了這么半天,現(xiàn)在讓我們來輕松一下跳只舞吧!”(要求:聽到音樂響,找和你一樣的圖形寶寶跳舞,音樂停止結束。)

  2、互換胸卡游戲;自然結束。

小班數(shù)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知道相鄰數(shù)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鄰數(shù),理解并能說出相鄰數(shù)之間多一少一的關系

  2、發(fā)展幼兒的比較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相鄰數(shù)填空卡片,人手一份圖紙和1――10的數(shù)字頭飾。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一些小朋友他們今天很開心,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他們是誰啊?”“他們是數(shù)字小朋友,因為他們今天般了新家,小朋友們想不想去看看啊?”

  2、出示圖片

 。1) 教師:“這個房子漂不漂亮啊,小朋友們想不想住這樣的房子?”

  (2) “現(xiàn)在讓我們走進這座房子,看看數(shù)字們是怎么住的!

  (3)用向小朋友們介紹數(shù)字新鄰居的方式引出相鄰數(shù)這個概念。

  教師:“數(shù)字們見小朋友們來了都非常的高興,所以都換上了五顏六色的衣服歡迎我們小朋友的到來,F(xiàn)在我們來認識一下他們的新鄰居!

 。4)逐個向小朋友介紹數(shù)字們的“鄰居”,使幼兒直觀的了解“相鄰”這個概念

 。5)介紹完后提問幼兒,使幼兒初步掌握各數(shù)的相鄰數(shù)

  3、發(fā)給幼兒表格,讓幼兒用根據(jù)數(shù)字畫幾何圖形的.方式讓幼兒初步了解相鄰數(shù)之間多一少一的關系。

  (1)教師:“現(xiàn)在有四個數(shù)字想請我們小朋友幫一個忙,想請我們小朋友為他們畫上和他們數(shù)量一樣多的三角形、圓形或其他你喜歡的圖形,F(xiàn)在我把這幾個數(shù)字請到了我們小朋友的桌子上,請小朋友拿起你手中的畫筆來幫幫他們吧!

  (2)畫完后教室在黑板上掛一張大的掛圖親自進行演示。演示完后請小朋友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引導幼兒自己發(fā)現(xiàn)相鄰數(shù)之間多一少一的關系。

  4、出示相鄰數(shù)填空卡,進行一場小競賽。

  “現(xiàn)在數(shù)字們想讓我們小朋友們來一場小比賽,看誰能又快又準確地說出他們的鄰居,而且說出他比他們的鄰居是多一還是少一!

  幼兒園小班數(shù)學教案:小貓玩球

小班數(shù)學教案3

  【教案目的】

  1、在活動中體驗不同方位,能根據(jù)要求尋找對應位置。

  2、在活動中提高幼兒投擲的興趣,體驗游戲快樂。

  【教案準備】

  桌子若干、帳篷兩個、可以鉆的圓筒兩個、海洋球兩籃、圓形紅色即時貼若干。

  【教案流程】

  一、引出興趣

  引出話題:你們知道解放軍嗎?我們來學習解放軍的本領,學做小士兵。

  二、熱身游戲:望遠鏡

  帶領幼兒做熱身游戲,以“望遠鏡”的形式引導幼兒以自身為中心表現(xiàn)上、下、后、

  前的方位。

  以“望遠鏡”的游戲形式,感知里、外的方位,同時熟悉周圍材料。

  三、幼兒結合方位貼“小紅心”

  教師出示“紅心”(紅色即時貼),介紹游戲方法:打敵人時一定要瞄得準,所以練習時就要瞄準“小紅心”,小紅心貼在哪,炮彈就要打在哪。

  教師和幼兒一起商量貼紅心的位置:

  我們把小紅心貼在哪?

  除了上面還有其他地方嗎?(互動時,可以請幼兒用手指出方位)

  小結:桌子的上面、下面;帳篷的里面、外面;山洞的里面、外面都可以貼紅心。

  教師和幼兒一起貼紅心,并說說紅心貼的位置。

  四、幼兒在投擲運動中感知方位

  教師出示海洋球,幼兒開展投擲游戲

  教師在幼兒游戲時,引導個別幼兒說說炮彈打在什么地方。

  教師引導幼兒將散落在地上的`海洋球撿回籃子里。

  引導提問:桌子下面都看過了嗎?帳篷里面還有嗎?

  本節(jié)活動是結合方位來開展的帶有游戲性的一個活動,還和一個戶外的體育活動結合起來,整個活動進行下來,看得出孩子們是對這個游戲的情境特別感興趣,也有可能是在戶外的關系,活動中老師預設目標與實際開展中存在一定的問題,請老師們根據(jù)本次活動,結合以下話題,談談自己的想法。

  討論話題:

  1、本次活動有何特點與值得借鑒之處?

  2、活動中老師預設目標與實際開展中存在什么問題?

小班數(shù)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正確讀寫數(shù)字5,并能數(shù)出5以內的物體數(shù)量。

  2、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學習數(shù)字的興趣和創(chuàng)新能力。

  活動準備:

  小圓片、小正方體、數(shù)字卡、鉛筆、多媒體課件、白紙活動過程:

  一、情景激趣。

  師:小朋友,喜歡漂亮的小金魚嗎?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小金魚,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它們有多少條,好嗎?播放課件。課件內容:魚缸里有四只小魚游來游去的玩耍,換一幅場景后,一個小男孩又放了一只小魚。出示問題:現(xiàn)在有幾條魚啊?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魚缸:(里面有4條魚)師:小朋友,我們來數(shù)一數(shù),魚缸里有多少條魚,好嗎?(老師邊引導數(shù)邊在黑板上貼小圓片)

  2、教學認識“5”

  教師又出示一個里面有1條金魚的魚缸,將兩個魚缸并列放在一起,問:現(xiàn)在一共有幾條魚。拷處熡昧硪环N顏色的圓紙片在4后加1個。(讓幼

  兒認識到比4多1就是5和4過后就是5)

  3、認識5的組成

  數(shù)出下列每組圖形中物體的數(shù)量。

  4、找一找

  讓幼兒相互看一看,摸一摸,看看身體哪些部位的數(shù)量是5?

  三、我是小畫家

  教師展示自己用5個圖形組合的圖形,要求幼兒用自己喜歡的圖形畫一個物體,但圖形的數(shù)量必須是5個。

  四、游戲活動:(站圓圈)

  教師在室外操場上畫若干圓圈,幼兒圍成一個大圓,然后師生一起數(shù):1、2、3、4、5,當數(shù)到5時,幼兒迅速站到圈里,每個圈只能站5人。給站得快又好的小朋友進行獎勵。

  計算游戲:摘星星

  游戲目標:

  1.學習分類,6以內的數(shù)數(shù)及認數(shù)。

  2.激發(fā)幼兒學數(shù)的興趣,培養(yǎng)動手能力。

  游戲準備:

  1.1—6數(shù)字卡各一張。

  2.星星10顆,大的6棵,小的4顆(其中大的5個角的紅星星2顆,金黃的3顆,大的6個角的黃星星1顆,小的4個角的綠星星3顆,小的4個角的.藍星星1顆)

  3.把剪好的星星放在天空上。(黑板上)

  游戲玩法:

  1.幼兒觀察,說說星星有哪些顏色,哪些星星大?哪些星星小,每種星星各有多少?

  2.按星星的大小不同,形狀不同,分別進行分類。

  3.教師出示數(shù)字卡,幼兒根據(jù)卡片上的數(shù)到“天上”摘星星。

  4.教師拍手,幼兒根據(jù)拍手次數(shù)到“天上”摘有幾個角星星。如師拍4下,便摘4個角的星星。

  5.幼兒根據(jù)教師說的要求摘不同顏色的星星。如教師說摘3顆紅顏色的星星,幼兒便摘3顆紅顏色的星星。

小班數(shù)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使用體重儀和量身高的儀器。

  2.嘗試量身高稱體重,在活動中,感受幫助別人體檢的樂趣。

  活動準備

  體重儀(帶有量身高的儀器)一臺

  活動過程

  一、回憶以往經(jīng)驗,感知體檢的項目。

  1.教師:大家想想,我們保健室的老師給你們體檢的時候,會檢查哪些項目呢?

  2.幼兒回憶以往經(jīng)驗并回答,教師從幼兒的回答中提取出量體重和測身高兩個方面。

  二、探索正確使用體檢的儀器。

  1.出示體檢用的儀器

  這是什么?它們是用來做什么的.呢?誰會用它呢?

  2.請個別幼兒上來嘗試演示使用量體重和測身高的儀器

  3.幼兒討論正確的使用方法。

  三、嘗試幫助同伴稱體重、量身高。

  1.我們今天要稱體重、量身高,請大家一起來幫忙,

  我們應該怎么看測量的結果呢?

  2.幼兒自由述說自己的經(jīng)驗,知道要看儀器上面的刻度。

  教師:我們測身高時應該怎樣站呢?

  3.大家共同測量身高和體重。

  四、請小朋友記錄下自己的測量結果,回家告訴爸爸媽媽。

小班數(shù)學教案6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活動中,初步嘗試按鞋子的大小、顏色、外形等特點進行配對。

  2、初步培養(yǎng)觀察力和動手能力,萌發(fā)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3、養(yǎng)成自己整理鞋子的良好習慣。

  4、了解數(shù)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shù)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5、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活動準備:

  半圓形的座位安排,中間留有空地;經(jīng)驗準備:寶寶有穿脫鞋子的經(jīng)驗材料準備:與幼兒人數(shù)相近的大小、顏色、款式各異的鞋子散落放在鞋架上,用布先遮起來;人手一張白紙;歡快的音樂一段。

  活動過程:

  一、奇怪的鞋子師:娃娃家里的寶寶呀,特別愛漂亮,她每天都要換一雙新鞋子,所以她的鞋子特別多,最后,連她自己都分不清哪兩只是一雙了,有一天他穿了一雙很特別的鞋子,一只是大的紅鞋子,一只是小一點兒的花鞋子(教師邊講邊出示兩只鞋子),可是這一天,她非常不開心,你們知道她為什么不開心嗎?(幼兒猜測,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兩只鞋子的不同)小結:兩只大小不同、形狀不同、顏色也不一樣的鞋子不是一雙,所以穿的人當然就不舒服了。

  二、我的鞋子師:那我們穿的鞋子是怎樣的,它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呢?

  師:我們穿的鞋子的大小相同,顏色一樣,款式也一模一樣。除了這些秘密外,它還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呢?

  教師提供白紙,引導幼兒觀察鞋底的秘密小結:兩只大小相同,顏色一樣,款式一樣,鞋底的花紋和形狀也相同,但朝向相反的鞋子,我們叫它一雙鞋。

  三、鞋子配對(出示鞋架和隨處亂放的鞋子)師:娃娃家的寶寶經(jīng)常把鞋子亂丟亂放,害得媽媽找也找不到,還常常把鞋子穿錯。聽說我們小朋友很聰明,能夠把鞋子一雙一雙的整理好,他們家的媽媽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忙整理一下,好嗎?可是怎樣的`兩只鞋子才算一雙呢?

  師:我們腳上穿的鞋子的款式、顏色和大小都是一樣的,請你也按照鞋子的大小、顏色、款式、鞋底的花紋和形狀以及朝向等特點,把這些鞋子一雙一雙的配配好,再把它們擺放在座位前。

  師:我們?yōu)槭裁匆堰@兩只鞋子放在一起呢?

  小結:外形一樣、顏色一樣、大小一樣、鞋底的形狀和花紋也一樣,凹型所朝的方向不一樣的兩鞋子叫一雙,所以要放在一起。

  四、養(yǎng)成整理鞋子的好習慣師:我們的小朋友真是太棒了,把娃娃家的鞋子一雙一雙的擺放整齊,這下娃娃的爸爸、媽媽和寶寶要穿鞋就很方便,也不會穿錯了,看上去也很漂亮。平時,我們回家換下來的鞋子也要一雙一雙的放整齊,下次穿的時候會又方便又快,而且,看上去也舒服。

  活動反思:

  1、根據(jù)幼兒的需求生成教育。

  本活動的設計以"為了孩子的發(fā)展"的新課程理念為宗旨,教育價值取向強調的是讓孩子們在活動中獲取經(jīng)驗,獲得學會學習的能力,當幼兒在生活中遇到困難(配錯鞋子),于是我生成了《鞋子對對碰》這一活動。通過幼兒的實踐,來解決幼兒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從而把"數(shù)學"的概念滲透于生活,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2、讓幼兒在同伴的相互作用下進行學習。

  同伴的相互作用是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讓他們共同交流中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互相啟發(fā)、修正。這種相互的學習方式,會使幼兒學會接納他人的觀點,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3、提供合理的教育"平臺"。

  活動的目標符合我們小班幼兒的發(fā)展水平,在原有的經(jīng)驗基礎上又適當?shù)脑黾恿穗y度。活動內容的選擇既是幼兒感興趣的又貼近幼兒的生活。在教學方法上注意"玩中學,玩中教,玩中求進步"的觀點。在活動中,教師更多是以一個觀察者、支持者的身份,關注幼兒與材料的互動情況,支持、推動幼兒主動學習。

小班數(shù)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手口一致地數(shù)5以內的數(shù),說出總數(shù),并嘗試學習按數(shù)量分類。

  2。愿意大膽參與活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學準備:

  1。畫有1個斑點、2個斑點、3個斑點、4個斑點、5個斑點的紙制大小瓢蟲若干。

  2。樹葉若干片,上畫1—5的點子各4組。

  3。小蟲若干條。

  4。兒歌《小瓢蟲》。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小瓢蟲》導入。

  出示一只小瓢蟲,師幼共同玩手指游游戲“小瓢蟲”。

  師:一(兩、三)只小瓢蟲呀,(上下彎曲手指);爬呀爬呀爬呀(四指作爬行狀);追上壞壞蟲呀(加快爬行速度);啊嗚吃掉它呀(停下做吃狀)。

  二、利用圖圖片練習手口一致的數(shù)5以內的數(shù),說出總數(shù)。

  (通過數(shù)瓢蟲和瓢蟲身上的圓點,學習數(shù)數(shù)1、2、3、4、5。)

  教師出示5只瓢蟲寶寶,提問:

  1、來了幾只瓢蟲?

  2、背上有什么?

  3、伸出食指數(shù)一數(shù)分別有幾個圓點?(請個別幼兒上來手口一致的數(shù)瓢蟲)

  師:每個瓢蟲寶寶背上的圓點數(shù)都一樣多嗎?

  小結:原來每只瓢蟲寶寶背上的圓點數(shù)是不同的。

  師:請小朋友到后面去抓一只瓢蟲寶寶,數(shù)數(shù)你的這只瓢蟲寶寶背上有幾個圓點?

  三、利用游戲,培養(yǎng)幼兒按數(shù)量分類的'能力。

  1、瓢蟲寶寶餓了,幫瓢蟲寶寶抓害蟲。

  (1)師:“瓢蟲寶寶們肚子餓了,我們幫瓢蟲寶寶去抓害蟲吧。但是有一個要求,捉的蟲子的個數(shù)和瓢蟲身上的點子的個數(shù)要一樣多。

  請同伴間相互檢查結果,邊檢查邊說:“我把幾條蟲子送給幾個點子的瓢蟲吃!

 。2)教師巡回指導。

  2、瓢蟲寶寶玩累了,送瓢蟲寶寶去休息。

 。1)讓幼兒把不同斑點的瓢蟲寶寶在樹葉上畫上相應圓點。

  師:“瓢蟲寶寶的媽媽出差去了,想請小朋友幫忙照顧瓢蟲寶寶,請你們送它們去樹葉上休息。請你到后面去撿一片樹葉,如果你的瓢蟲寶寶背上是1個圓點的就在樹葉上畫上1個圓點,那如果是2個圓點,你的樹葉上應畫幾個圓點呢?

 。2)集體驗證。

  師:我把x個點子的瓢蟲送到個x圓點的樹葉上,請個別幼兒講述。

  3、幫瓢蟲寶寶找媽媽。

  師:瓢蟲媽媽出差回來了,請你們跟旁邊的小朋友討論下,想一想這只瓢蟲寶寶的媽媽會是誰呢?(教師出示三個圓點的瓢蟲寶寶)請小朋友幫忙找一找,并說出理由。

  小結:瓢蟲寶寶身上的點子的個數(shù)跟瓢蟲媽媽點子的個數(shù)必須一樣多。

  師:現(xiàn)在請你數(shù)數(shù)看上面這五只大瓢蟲哪個是你瓢蟲寶寶的媽媽?請你把瓢蟲寶寶放到自己瓢蟲xxx身邊。

  集體驗證。

  讓我們一起來數(shù)數(shù)1個圓點的瓢蟲媽媽有幾個?

  四、結束活動。

  現(xiàn)在請拿藍色瓢蟲寶寶的小朋友帶上你們的瓢蟲媽媽一起到外面的草地上去玩耍吧!

小班數(shù)學教案8

  活動目標:

  1、認識數(shù)字1、2、3、4。

  2、手口一致地正確點數(shù)物品。

  活動準備:數(shù)字卡片、糖果

  活動過程:

  一、認一認

  1、出示數(shù)字看片,與數(shù)字寶寶打招呼。

  你認識這些數(shù)字寶寶嗎?

  他們是誰?跟這些數(shù)字寶寶打招呼。

  2、這些數(shù)字寶寶像什么?

  二、拍手游戲

  教師出示數(shù)字幾,幼兒就拍幾下手。

  師:寶寶的眼睛看清楚,看到幾,拍幾下。

  三、數(shù)一數(shù)

  1、寶寶們真聰明,都認識了數(shù)字寶寶,數(shù)字寶寶獎勵你們,請你們吃糖果。這些糖果數(shù)字寶寶都給你們分好了,你聽好了,不要拿多了,也不要拿少了。在你的'椅子上找找有沒有數(shù)字寶寶,數(shù)字寶寶是幾,你就拿幾粒糖,別弄錯了。

  2、幼兒根據(jù)數(shù)字卡拿糖果。(重點關注:幼兒點數(shù)拿糖果)

  3、看看糖果拿對沒有,互相說說、數(shù)數(shù)你拿了什么好吃的糖。

  跟數(shù)字寶寶再見。

小班數(shù)學教案9

  瓢蟲找家

  活動目標:

  1.鞏固手口一致數(shù)3以內的數(shù)。

  2.培養(yǎng)按數(shù)量歸類的能力。

  3.通過游戲,提高對數(shù)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有1.2.3個斑點的瓢蟲圖片若干;分別粘有1、2、3個圓點的樹葉3片。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

  師幼共同玩手指游戲:小瓢蟲。

  二、利用圖片,練習手口一致數(shù)3以內的數(shù)。 通過數(shù)瓢蟲身上的斑點及瓢蟲數(shù),鞏固數(shù)數(shù)1、2、3。

  三、通過游戲,培養(yǎng)幼兒按數(shù)量歸類的能力。

  1.游戲“小瓢蟲抓害蟲”。

  通過照顧小瓢蟲,提高幼兒活動的.興趣。

  2.送瓢蟲寶寶回家,按數(shù)量進行分類

 。1)讓幼兒把不同數(shù)量斑點的瓢蟲寶寶放到對應圓點的樹葉上。

 。2)集體驗證。

小班數(shù)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掌握比較物體高矮的正確方法。

  2.能用三個高矮不同的物體進行排序。

  3.愉快參與活動,大膽講述自己的'觀點。

  活動準備:

  人物卡三張;《幼兒畫冊》(第三冊p7)

  活動過程:

  1.導入。

  今天老師和小朋友玩一個游戲,比一比誰的個子高,誰的個子矮。

  2.比高矮——比高矮的正確方法。

  (1)教師和幼兒比高矮。

  教師站在地上立正,幼兒站在地上立正,比一比,誰高誰矮?(學說老師比小朋友高,小朋友比老師矮)

 。2)幼兒與幼兒比高矮。

  一幼兒站在地上立正,另一幼兒站在小椅子上立正。提問:誰比誰高?誰比誰矮?引導討論:小朋友,你怎么想?

  兩個人比高矮,哪種方法是公平、正確的?哪種方法是不公平、不正確的?

 。3)游戲:找個朋友比一比。

  3.排序

 。1)三人比高矮。

  爸爸、媽媽、小明三個比一比,誰最高?誰最矮?(學說爸爸最高,小明最矮。)拓展————師幼三人比高矮;人、物比高矮。

  (2)三個排序。

  爸爸、媽媽、小明要像小朋友一樣排隊,個子矮的排前面,個子高的排后面。排在哪兒呢?請個別幼兒上黑板操作。

  4.幼兒做相關練習。

 。1)請幼兒翻開《幼兒畫冊》,仔細觀察圖上小動物的高矮,然后看清排列的標記,從不干膠紙上揭下小動物,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2)鼓勵幼兒相互檢查,與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經(jīng)驗。

小班數(shù)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引起數(shù)數(shù)的興趣。

  2。培養(yǎng)按數(shù)取物的能力。

  3。理解“2”的實際意義,在操作的基礎上嘗試用語言來表達“2”的形成。

  活動準備

  1。課件:大樹、小鳥;

  2。在教室里擺放許多小兔(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以小兔來做客的口吻,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今天有一種小動物到我們班里來做客,它是誰?在哪呢?請小朋友快快找找吧!”

  二、展開

  1。體驗2的'形成

  (1)請幼兒從椅子下面找到1只小兔

  教師:小兔藏在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每個小朋友找一只小兔來。

  ——你找到了幾只小兔?

  (我找到了一只小兔)。

 。2)請幼兒再找一只小兔

  教師:這一只小兔有些孤單,請小朋友再給它找一個伙伴好嗎?

  小兔的伙伴就藏在我們的教室里,請小朋友去找找吧!

  幼兒找到另一只小兔。

 。3)現(xiàn)在你有幾只小兔?

  (現(xiàn)在我有2只小兔)

  教師:先從椅子下面找到1只小兔,后來又在草叢中找到1只小兔,變成了2只小兔,1添1是幾?

 。1添1是2)

  (4)請幼兒復述:1添1是2。

  2。課件感知2的形成

  小兔來我們班做客,我們應該為小兔準備愛吃的蘿卜和青菜

 。1)課件播放:

  先請1一只小兔吃1個蘿卜,再請另一只小兔吃1個蘿卜,

  1個蘿卜添上1個蘿卜是幾個蘿卜?1添1是幾?(1添1是2)

 。ǎ

 。2)教師用貼絨教具演示2的形成過程:

  先請1只小兔吃1棵青菜,再請另1只小兔吃1棵青菜,

  1棵青菜添上1棵青菜是幾棵青菜?1添1是幾?(1添1是2)

  3。認讀數(shù)字2

  2只小兔、2個蘿卜、2棵青菜用數(shù)字幾來表示?(用數(shù)字2來表示)

  幼兒認讀數(shù)字2,2像什么?(2像小鴨水中游)

  4。理解2的實際意義。

 。1)問2能表示2只小兔、2個蘿卜、2棵青草,還能表示2個什么?

  小結:2能表示所有數(shù)量是2的物體。

  (2)課件播放若干數(shù)量是的畫面,幫助幼兒理解2的實際意義。

  三、結束

  播放音樂,請幼兒在教室里尋找能夠用2來表示的物體。

  教師:在我們的教室里有許多物體能夠用2來表示,請小朋友聽著音樂去找找吧,

  音樂停止,到老師身邊來說給小伙伴聽,自然結束!

  小班數(shù)學活動:樹葉分類

  有幸參加了平湖市地十一屆雙高課的教學比武活動,在去之前準備了一些零散的經(jīng)驗,除了業(yè)務上的一些外,更重要的是抱著學習的態(tài)度去的。力爭在比賽的24個小時里,調整好自己的狀態(tài),與那里的孩子共享快樂課堂。設計的教案如下:

小班數(shù)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物品的重量,明白物品有輕重之分。

  2、通過觀測和察看、操作了解并區(qū)分辨別物品輕重,并能勇敢地用語言述說:xx輕,xx重。

  3、學習收拾動手操作教學材料,保持桌面的齊整。

  教學預備:

  1、經(jīng)驗預備:孩子在生活時感覺過輕重。

  2、物質預備:

  教學用具:玩具貨車兩輛,玩具天平一個。物品:大橡皮泥、小橡皮泥各一塊、棉花、積木、彈珠。

  學具:孩子用每個人一冊,每人一支筆;每一組一個天平,一筐物品(紙球、積木、鐵片、雪花片棉花、積木、彈珠等)。

  教學過程:

  一、瞅瞅掂掂,了解商品輕重。

  展示兩輛一樣的貨車,上方各自放有大橡皮泥與小橡皮泥,啟發(fā)孩子觀測和察看并猜猜:貨車上運送一種商品,它們有何不一樣:哪一個重?哪一個輕?

  請個別孩子上來掂掂,再說一說:哪一個商品重?哪一個商品輕?

  在車子上換上一團棉花與一個彈珠,讓孩子摸摸,掂一掂,準確了解棉花與彈珠的'輕重。

  二、觀測和察看天平器的改變,認知物品的輕重。

  展示天平器,告知孩子天平器是考量2個物品輕重的一種工具。接著,在天平兩邊各自放上積木與彈珠,讓孩子觀測和察看天平的改變,并說一說:天平呂有何改變?天平翹起的一邊表示啥?天平沉下的一邊雙表示啥?也可讓孩子說說哪個重哪個輕,再在天平器上演示驗證,進而協(xié)助孩子準確地認知物品的輕重。

  展示大橡皮泥與積木,讓孩子猜一猜哪個重哪個輕,再請幼教上來將橡皮泥與積木放于天平器的兩邊,帶著孩子進而了解認知物品的輕重。

  三、孩子動手操作教學:

  看圖區(qū)分辨別輕重:啟發(fā)孩子觀測和察看場景,說一說:圖上有何?想想:哪一個重?哪一個輕?你是怎樣明白的?請孩子圈出重的物品。

  區(qū)分辨別輕重:請孩子每一次拿兩上筐內的物品玩玩,掂掂或在天平器上稱一稱,了解兩物品的重量,說說:xx輕,xx重。

  四、教學點評:

  出示《兒童用書》P9,請個別孩子勇敢地講出哪個輕哪個重。

  勉勵孩子勇敢地說一說自個兒與此同時玩了哪兩樣物品,哪一個重?哪一個輕?提升孩子對動手操作教學的興致。

小班數(shù)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觀察發(fā)現(xiàn)排列規(guī)律,并能按規(guī)律接著排序

  2、通過活動培養(yǎng)觀察、比較的能力,提高判斷推理能力。

  3、喜歡參與規(guī)律排序的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操作卡片若干份。

  活動過程:

  一、排隊游戲,引入活動。

  師:小朋友看圖上有什么呀?有哪些小動物呢?(按規(guī)律排列的小動物)

  師:今天啊,我們看看這些小動物是怎么排隊的.?好不好?

  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能按規(guī)律接著排序。

  觀察卡片上動物的排列,讓幼兒感知物體排列的次序規(guī)律。學習按前后,不同的動物,次序規(guī)律排序的方法。問:蝴蝶和蜜蜂是按照什么規(guī)律排列的?(先蝴蝶后蜜蜂ABAB,)后面和前面是不一樣的。那接下來該怎么排呢?誰來說一下?是不是?接下來是什么呢?猜猜看!2說規(guī)律

  師:來看看接下來小動物們還會怎么排隊呢(AABAAB)接著往下排

  問:你又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了?(AABAAB)兩只蝴蝶一只蜜蜂。接下來是什么呢?后面呢?你們同意嗎?師:看看接下來會找到什么呢?(ABAABA)仔細地看,你發(fā)現(xiàn)它排的是什么規(guī)律?1~2回答

  師:一蝴蝶一蜜蜂一蝴蝶,那你們看看后面和前面一樣嗎?那接下來應該是誰排隊了呢?請一位小朋友來說。為什么呢?(再次講述規(guī)律)2人

  接下來還有,我們來看看,出現(xiàn)了一只蝴蝶、兩只蜜蜂、三只蝴蝶,為什么呢?(填空)3人

  師:誰能告訴我,(再次講述規(guī)律)這是按ABAAA的規(guī)律來排的,那下面又該誰來排隊了呢?

  三、幼兒操作,補規(guī)律

  請幼兒找出書本上物體的規(guī)律,想想接著應該排什么?把缺的補上去,將規(guī)律補完整,并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補。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前面的規(guī)律并接著排序。

  幼兒操作活動,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地進行有規(guī)律的排列。

  四、評價活動

  請幼兒介紹自己是按什么規(guī)律排列的。師:請一位小朋友來說一說他找到了什么?是按什么規(guī)律排的。

小班數(shù)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能手口一致地點數(shù)5以內的數(shù)量,并說出總數(shù)。

  2、學習識別5以內數(shù)字,并能認讀。

  【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手口一致地點數(shù)5以內的數(shù)量。

  難點:能根據(jù)數(shù)量說出總數(shù)。

  【活動準備】

  1、大鼓(也可選鈴鼓、響板等打擊樂器)1副。

  2、5以內大數(shù)字卡片1套,小數(shù)字卡片兩人一套。

  【活動過程】

  一、敲敲拍拍,幼兒點數(shù)5以內的數(shù)量。

  1、出示大鼓,教師分別敲1、2、3、4、5下,請幼兒仔細聽,數(shù)一數(shù)每次大鼓敲了幾下。

  2、幼兒根據(jù)大鼓每次發(fā)出的聲音次數(shù)拍手。即教師敲幾下大鼓,幼兒就拍幾下手。

  二、認認敲敲,區(qū)別數(shù)字5。

  1、教師出示并介紹數(shù)字4和5。這是數(shù)字4,誰來幫忙敲4下大鼓?這是數(shù)字5,請大家把大腿當鼓敲5下。

  2、教師隨機出示數(shù)字卡片1—5,幼兒輪流模仿敲鼓的聲音和動作。

  三、敲敲跳跳,幼兒學習識別5以內數(shù)字。

  1、我們聽了大鼓的聲音特別高興,忍不住要站起來跳一跳。

  2、教師敲幾下鼓,你們就跳幾下。大鼓敲的.重,你們就跳的高,大鼓敲的輕,你們就跳的低,一邊跳一邊數(shù)一數(shù)跳了幾下,跳得對不對。

  3、教師隨機出示1—5的數(shù)字卡片,請幼兒全體、小組、個別根據(jù)卡片上的數(shù)字跳一跳、說一說。

  四、活動結束。

  教師和幼兒一起總結,引導幼兒收拾卡片和大鼓,自由結束教學活動。

小班數(shù)學教案15

  拼小樹

  活動目標:

  1.運用各種幾何圖形進行拼小樹活動。

  2.用標記記錄所用圖形的數(shù)量。

  活動準備:各種不同顏色和形狀的幾何圖形,圖形拼畫一幅。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形拼畫。

  出示圖形拼畫,請幼兒觀察這幅畫里有什么。 這幅畫是由哪些圖形拼出來的?

  二、選圖拼畫。

  桌上有些什么?它們是什么圖形?

  請幼兒選用各種不同的圖形拼小樹。

  教師巡視,幫助、鼓勵動作慢的幼兒盡快確定主題,肯定幼兒拼出的`各種圖案。

  三、分享交流。

  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拼的畫中用了哪些圖形。其他幼兒仔細地觀察后加以補充。

  四、記錄表達。

  數(shù)一數(shù)自己的圖形拼畫里每種圖形各有幾個,然后選擇相應的標記用短線或圓點在記錄單上記錄各種圖形的數(shù)量。 與同伴交流各自的記錄結果,并說說哪種圖形用得最多。

  聽音數(shù)數(shù)

  活動目標:通過操作,感受聲音的數(shù)量變化。

  活動準備:小彩石數(shù)個、一個瓶子里裝有一些彩石 重點難點:數(shù)清楚彩石掉進瓶子的發(fā)出的聲音次數(shù) 活動過程:

  一、教師與幼兒玩游戲,請幼兒猜猜瓶子里裝的是什么?

  二、教師一粒一粒地向瓶子里裝彩石,讓幼兒聽彩石落進瓶子里的聲音。

  三、倒出瓶子里的彩石,教師重新向瓶子里扔彩石(7以內),讓幼兒邊聽邊數(shù),然后請一位幼兒說出瓶子內彩石的的數(shù)量,再倒出來數(shù)一數(shù),看看對不對。

  四、教師針對個別幼兒進行聽聽音數(shù)數(shù)活動。

【小班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數(shù)學教案(精選)08-01

小班數(shù)學教案【精選】08-01

小班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08-12

【經(jīng)典】小班數(shù)學教案08-05

小班數(shù)學教案10-23

[精選]小班數(shù)學教案07-24

[經(jīng)典]小班數(shù)學教案08-02

小班數(shù)學教案[精選]08-03

小班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07-31

(經(jīng)典)小班數(shù)學教案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