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教案15篇(推薦)[實用]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桑∠旅媸切【幨占淼男W數(shù)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shù)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理清脈絡。能正確、熟練的讀寫生活中的小數(shù),能將這些數(shù)據(jù)用四舍五入法精確到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2.能正確的進行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以及簡便運算。
3.學會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理解和復習數(shù)與代數(shù)的相關知識。
教材分析:
本節(jié)主要復習小數(shù)的四則運算、方程和有關知識。
教學設計:
一、 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天都會接觸到大量的小數(shù),平時你注意了嗎?
1.第102頁第一題。
(1) 讀出或?qū)懗鱿旅娴男?shù)。
。2)將第一題、第二題、第三題的數(shù)據(jù)用四舍五入法精確到十分位,將第二題的數(shù)據(jù)用四舍五入法精確到百分位。
2.請同學們把你收集的信息與同學進行交流。
二、游戲
找座位第102頁第2題。
三、計算練習:
1.口算比賽:第102頁第3題:得數(shù)直接寫在書上。
2.筆算:先估算積或商,再計算。
第103頁第5題(生板演)
說出計算方法。
3.脫式計算:(能簡便計算的要用簡便方法)
第103頁第8題。
說出簡算過程:
四、解決問題:
1.第103頁第3、5、題,第104頁13、14題。
說出你的解題思路。
2.看算式編題,并解答:
第103頁第10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2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具有很強的操作性,需要學生根據(jù)以往的生活經(jīng)驗來估測從家到學校的距離。本節(jié)課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回顧、討論、交流,在必要的時候適當予以指導、提示,而不是過多地干涉學生的活動,讓學生自覺地獲取知識,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
1、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
通過解決“估一估,從你家到學校大約有多遠”來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經(jīng)驗總結估測的方法,在交流中體會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并針對不同情況結合學生的經(jīng)驗加以估測方法上的指導,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
2、及時總結,促進知識的生成。
在教學中,當學生把自己的想法都說出來之后,教師作以恰當?shù)目偨Y,幫助學生把沒有表達清楚的'地方進行完善。這樣,不僅使學生受到了啟迪,更提高了表達的技巧和能力,從而得到成功的體驗。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直尺
教學過程
⊙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1、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哪些長度單位?你能用手勢表示它們的長度嗎?
2、估測一下面前的橡皮、鉛筆有多長,書桌有多高,再用尺量一下,看誰估得準。
3、揭示課題:大家估測的結果與實際長度十分接近,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挑戰(zhàn)一下估測更長的距離,你們有信心嗎?(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先復習學過的長度單位,并讓學生用手勢比劃一下,加深學生對這些長度單位的理解。再讓學生估測一些物體的長度,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進行預熱。
⊙聯(lián)系實際,學習估測方法
1、(課件出示教材27頁例6)估一估,從你家到學校大約有多遠。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引導學生想一想自己上學采用的是哪種交通方式。(步行、騎自行車、坐公共汽車等)
(3)每天上學在路上要花多長時間?
2、小組合作,探究、交流估測的方法。(出示課堂活動卡)
(1)匯報估測結果。
預設生1:我走200步大約是100米,從家到學校需要走600步,大約是300米。
生2:我從家到學校需要坐3站公共汽車,每站地約500米,大約1500米遠。
生3:走100米我大約要用2分鐘,從家到學校我大約要走10分鐘,約500米。
。2)說一說你喜歡哪種估測方法,從你家到學校的距離適合用哪種方法來估測。
3、總結估測較長距離的方法。
方法一步數(shù)估測法。先看走100米需要走多少步,再數(shù)出從家到學校一共走多少步,然后換算出結果。
方法二時間估測法。先看走100米需要多長時間,再統(tǒng)計從家到學校一共需要多長時間,然后換算出結果。
方法三站點估測法。公共汽車走一站地大約是500米,只要知道從家到學校需要走幾站地就能估算出結果了。
師小結:同學們的估測方法真多,也都很巧妙。大家在估測的時候都知道要確定一個單位長度,然后看從家到學校有幾個這樣的單位長度,就能估算出結果了。
4、反饋練習。
完成教材27頁下面“做一做”。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估測,并與小組成員進行交流,使自己的估測更合理、更準確;然后對大家的估測方法進行總結提煉,加深學生的理解并形成技能。
小學數(shù)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現(xiàn)象,能正確找、畫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通過動手操作等活動,初步感性地了解軸對稱圖形的性質(zhì);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通過對生活事物及相應圖形的欣賞,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陶冶情操。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對稱現(xiàn)象
教學難點:
能正確找、畫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具準備:
課件、各種對稱的圖片,剪刀,長方形,正方形,圓。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1、猜一猜、激趣導入。
老師:在這花兒盛開的季節(jié)里,昆蟲們歡快的飛舞著,看!它們向這兒飛來了,不過它們只有半個身影。它們說:“只要你猜對它們是誰,它們就會出現(xiàn)!
老師:請你猜一猜它們分別是什么?(課件出示:蜻蜓、蜜蜂、蝴蝶的半個身影,讓學生猜一猜,猜中的就出示昆蟲的另一半。)
老師:同學們真棒!那你們仔細觀察這些昆蟲,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它們兩邊都是一摸一樣的。
老師:像上面的左右兩邊都一樣的物體,我們把它叫做對稱。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更多對稱的知識。
觀察、感知,互議自己的'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從圖案的形狀上觀察出對稱的特點。
匯報自己的發(fā)現(xiàn):這些圖形的兩邊都是一樣的。
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軸對稱圖形。
二、探索交流 解決問題
1、剪一剪 ,教學教科書29頁例1
。1)老師示范,先將一張紙對折,再畫一畫,最后沿畫的線剪。打開是一件上衣。
。2)學生模仿,做一個剪紙。學生動手剪時,老師:用剪刀時注意安全,不要傷到自己的小手。
完成后觀察這件上衣有什么特點?(是對稱的)
。3)小組內(nèi)說說你是怎樣剪對稱圖形的?
(4)展示學生剪的作品。(把優(yōu)秀作品貼黑板)
老師:同學們剪得都很漂亮,在對稱圖形的中間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我發(fā)現(xiàn)所有圖形的中間都有一條折痕。
老師:對,這些圖形中間都有一條折痕,這條折痕把這個對稱圖形分成了左右(或上下)完全一樣的兩部分。那咱們能給這條折痕起一個名字吧!這條折痕在數(shù)學王國中叫做對稱軸。(板書:對稱軸) 翻到教材29頁,拿出剪刀、長方形紙,照樣子剪一剪,剪好后展示自己的作品。
剛才我們發(fā)現(xiàn)圖片里都是對稱的圖案,能不能通過我們的小手也來找一找對稱圖形呢?
2、折一折
。1)拿出課前準備好的長方形紙先左右對折,打開看一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左右對稱)再上下對折,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上下對稱)
(2)拿出準備好的正方形紙片折一折,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同桌互相說一說)
。ㄉ舷聦ΨQ,左右對稱,對角也對稱。)
。3)拿出準備好的圓形紙折一折,你又有什么發(fā)現(xiàn)?(不管怎樣對折,都是對稱的。)
教師小結:通過對折,我們知道了長方形、正方形、圓形都是對稱圖形。
老師:先用直尺標齊,再用虛線畫出對稱軸。
學生自由發(fā)言。
三、鞏固應用,內(nèi)化提高
1、課本29頁,做一做。
圖形中哪些是對稱的,畫出它們的對稱軸。
2、下面的字母、數(shù)字和漢字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它們各有幾條對稱軸?
1 2 3 4 5 6 7 8 9
3、教材第33頁練習七第1-3題。
四、回顧整理,拓展延伸
1、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2、師小結:同學們都說對稱圖形很美,是!只要我們用眼睛仔細去觀察,用雙手去創(chuàng)造,就能用對稱圖形把生活裝扮得更加美好!
小學數(shù)學教案4
課題:認識時間
教學內(nèi)容:二年級上冊教科書p90、91例1、例2及練習二十三1、2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讀、寫幾時幾分。
2.使學生知道1時=60分。
3.通過觀察、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4.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鐘表模型。
教學重點:
1、能準確數(shù)分(5分5分地數(shù));
2、能認、讀、寫幾時幾分。
教學難點:
1、慨括認識時間的方法;
2、正確認識幾時幾分。
教學過程:
一、情景再現(xiàn),導入新課。
1、猜謎引入。“我有一個好朋友,嘀噠嘀噠不停走,叫我學習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幫手”。這是什么?(鐘表)鐘表可以告訴我們什么?(時間)
師:老師今天給小朋友們帶來了鐘表,你能讀出鐘表上的時間嗎?你是怎樣讀出的?(時針指到3,分針指到12,所以是3時)說明我們在認讀時間時既要看分針,又要看時針。
2、師出示課本p90例1上課時間,問:你能讀出這個鐘面上的時間嗎?學生認讀。
你們讀的正確嗎?這節(jié)課我們進一步認識幾時幾分這樣的時間,好嗎?(板書課題:認識時間)
二、直觀演示,自主探究新知。
1、認識時間:分
(1)、課件出示。引導學生觀察分針。(演示分針走1小格)
師:分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分。
(2)、一邊演示,一邊提問:
A、分針指著1是幾分?為什么?(一個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
B、分針指著4是幾分?為什么?
C、分針指著7是幾分?為什么?
D、分針指著12,正好走了一圈,走了幾分呢?為什么?這里剛好是經(jīng)過了幾個時呢?
2、認識時。
鐘面演示:移動時針,讓學生說出走到幾時了,要注意引導。得出結論:時針從一個數(shù)字走到下一個數(shù)字經(jīng)過的'時間是1時。認識:1時=60分。
3、認識時間。
(1)教學例1第一個鐘面。(兩種表示方法在上學期已學過,寫8時05分時,8:05)(在此讓學生注意在寫8時5分時,要在兩點后面加一個“0”寫作:“8:05”)。
(2)學習例2。(課件出示例2圖讓學生認)
(3)看鐘面寫時間。
三、動的手實踐、鞏固新知。
1、寫出鐘面上的時間;
2、教師說時間,學生拔鐘表。
3、完成練習二十三1、2。
四、課后小結:
1、鐘面上有()個大格,()個小格;
2、時針走1個大格是()時;
3、分針走1個小格是()分,走1大格是()分
4、時針走1大格,分針正好走()圈,是()分
5、1時=()分。
小學數(shù)學教案5
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85頁~87頁內(nèi)容,完成相應的“做一做”題目和練習二十二的第1~6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了解圓的各部分名稱;會用字母表示圓心、半徑與直徑;理解掌握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系;使學生能正確地較熟練地掌握用圓規(guī)畫圓的操作步驟。
重點:圓的特征;圓的半徑、直徑及其關系。
難點:掌握圓的正確畫法。
教具準備:圓規(guī)、直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及圓形的教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已學過了一些平面直線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知道這些圖形的特征與周長、面積計算方法,但我們周圍還有很多物體,如硬幣、鐘面、圓桌面、cd唱片等,這些物體形狀是不是直線形?(不是)是什么形?(圓形)我們今天就來研究圓的一些基本特征。
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二、教學圓的特征。
1.通過對比認識圓。
現(xiàn)在請同學們比較一下,以前學過的平面直線圖形(教師把準備好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逐一出示。)與老師手上的圓有什么不同呢?(圓由曲線所圍成的)
。1)找圓心。
請學生都拿出已備好的圓形紙,讓學生把圓進行對折,使上、下兩部分完全重合,打開;再換個方向?qū)φ郏磸蛶状。讓學生把折痕用鉛筆畫下來。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學生觀察得出:這些折痕都相交于一點)
說明:這些折痕相交于圓中心的一點。我們把這一點叫做圓心。圓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半徑與直徑。
讓學生用刻度尺量一量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請學生報出測量的結果,并想一想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學生得出: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把有關數(shù)據(jù)寫在黑板上)
教師在黑板的'圖中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告訴學生這線段叫做半徑。
讓學生在自己的學具圓里用筆畫出幾條半徑,再量一量它們的長度。問:你還發(fā)現(xiàn)什么?(引導學生得出:在同一個圓里,可畫無數(shù)條半徑,所有的半徑都相等。)1
第四單元
再讓學生量一量在自己的學具圓用筆畫的通過圓心的線段(折痕),問:通過量度,你又發(fā)現(xiàn)什么?(學生得出:這些線段都相等。把有關數(shù)據(jù)寫在黑板上。)
說明:我們把圓對折時,看到每條折痕都通過圓心。這些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直徑一般用字母d表示。
讓同桌的兩位同學把兩個圓重疊在一起,說明:這兩個是等圓。通過剛才的量度,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在兩上等圓里半徑都相等,直徑也都相等。)
讓學生觀察黑板上的數(shù)據(jù),問:“在同一個圓或等圓里,直徑和半徑的長度有什么關系?”(直徑長度等于半徑的兩倍,或者說半徑長度等于直徑的一半。)
d板書:d=2r或r?2
小結:在同一個圓或等圓里,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也都相等;直徑等于半徑的2倍。
閱讀課本,讓學生把課本中有關圓心、半徑、直徑的定義讀一遍。
練習:做第86頁上面的“做一做”。
2.圓的畫法。
。1)認識畫圓的工具和使用。
畫圓的工具有很多,這里著重介紹圓規(guī)。圓規(guī)有兩腳,它的一腳有針尖,另一腳有鉛筆尖(或粉筆)。使用時針尖一腳固定在一點上,右手握圓規(guī),左手按住紙,不要用力過大,另一腳旋轉(zhuǎn)畫圓。
正是根據(jù)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即半徑),都相等這一原理,我們才可以用圓規(guī)來畫圓。
(2)用圓規(guī)畫圓的步驟。
a.把圓規(guī)的兩腳分開,定好兩腳間距離(即半徑)。
b.把有針尖的一只腳固定在選好的一點(即圓心)上。
c.把裝有鉛筆尖的一只腳旋轉(zhuǎn)一周,就畫出一個圓。
學生閱讀課本第87頁的內(nèi)容。
提示學生注意:在畫圓的過程中,定在一點上的圓規(guī)的針尖一定不能移動。圓規(guī)兩腳之間的距離在畫圓的過程中不能改變。
小結:圓的位置和大小是由圓心和半徑?jīng)Q定的;但圓的大小取決于半徑的長短,與圓心無關。
三、鞏固練習。
練習二十二的第1~4題。
總結:
、賵A的半徑與直徑是射線呢?直線呢?還是線段?
②同圓或等圓中的半徑與直徑關系怎樣?說出它們之間關系的公式?
、邸皟啥硕荚趫A是的線段,叫做直徑!边@句話對嗎?為什么?
第四單元
④用圓規(guī)畫圓要按哪三個步驟?
、萦脠A規(guī)畫圓要注意什么?
⑥圓的大小取決于什么?
四、作業(yè)。
練習二十二第5、6題。
課后小結:
小學數(shù)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和動手測量的過程,體會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
2.知道兩點間線段的長度叫做距離,會測量兩點間的距離。
3.能運用兩點間線段最短的知識描述生活中的事物,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理解并能應用兩點之間的連線中線段最短,會測量兩點間的距離。
【教學難點】
理解并能應用兩點之間的連線中線段最短。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選一選。
(1)將線段向一個方向無限延伸,就形成了( ),將線段向兩個方向無限延伸就形成了( )。
A.直線
B.射線
C.線段
(2)小強畫了一條( )長5厘米。
A.直線
B.射線
C.線段
二、故事導入
1.觀察情景圖,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講故事。(PPT課件出示教材第38頁例2情景圖)
2.在講故事的基礎上,讓學生說一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數(shù)學問題。
三、新知探究
先觀察情景圖,了解、交流圖中的信息。
(1)從小明家到學校有幾條路?
學生討論,實際數(shù)一數(shù),了解小明家到學校有3條路。
(2)你估計小明去學校會走哪條路?為什么?
答案不唯一,只要學生說的有道理都要給予肯定。但要使學生明白,走中間的直路比較近。
四、測量驗證
點A和點B的三條連線中,哪條最短?(PPT課件出示教材第39頁例3)
1.先讓學生估計一下,從A到B的三條連線中,哪條最短,大約有多長,然后再實際測量。
2.交流測量結果,使學生在親自動手測量中體會、了解“兩點之間的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最后指出:兩點之間線段的長度,叫做兩點間的距離。
五、鞏固提高
1.完成教材第39頁“練一練”第1題。提問:為什么乘坐三種交通工具所行的路(航)程不同?
組織學生讀題,了解題中的信息,然后針對問題進行討論。
2.完成教材第39頁“練一練”第2題。
3.完成教材第39頁“練一練”第3題。
讓學生自己畫,測量出長度后,再交流。熟記“兩點之間的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
六、布置作業(yè)
完成相關習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求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2、會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
教學重點
圓錐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圓錐體積計算公式.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提問:
。1)圓柱的體積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圓錐體的圖形,學生指圖說出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導入:同學們,前面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圓錐,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圓錐的體積)
二、探究新知
。ㄒ唬┲笇骄繄A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1、教師談話:
下面我們利用實驗的方法來探究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老師給每組同學都準備了兩個圓錐體容器,兩個圓柱體容器和一些沙土.實驗時,先往圓柱體(或圓錐體)容器里裝滿沙土(用直尺將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圓錐體(或圓柱體)容器里.倒的時候要注意,把兩個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并想一想,通過實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學生分組實驗
3、學生匯報實驗結果(課件演示:圓錐體的體積1、2、3、4、5) 1 2 3 4 5
、賵A柱和圓錐的'底面積相等,高不相等,圓錐體容器裝滿沙土往圓柱體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裝滿.
②圓柱和圓錐的底面積不相等,高相等,圓錐體容器裝滿沙土往圓柱體容器里倒,倒了兩次,又倒了一些,才裝滿.
③圓柱和圓錐的底面積相等,高相等,圓錐體容器裝滿沙土往圓柱體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裝滿.
4、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
圓柱體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體積的3倍或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 .
板書:
5、推導圓錐的體積公式:用字母表示圓錐的體積公式.板書:
6、思考:要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
7、反饋練習
圓錐的底面積是5,高是3,體積是()
圓錐的底面積是10,高是9,體積是()
。ǘ┙虒W例1
1、例1 一個圓錐形的零件,底面積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板書:
答:這個零件的體積是76立方厘米.
2、反饋練習:一個圓錐的底面積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她它的體積是多少?
3、思考:求圓錐的體積,還可能出現(xiàn)哪些情況?(圓錐的底面積不直接告訴)
。1)已知圓錐的底面半徑和高,求體積.
。2)已知圓錐的底面直徑和高,求體積.
(3)已知圓錐的底面周長和高,求體積.
4、反饋練習:一個圓錐的底面直徑是20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體積體積是多少?
。ㄈ┙虒W例2
1、例2 在打谷場上,有一個近似于圓錐的小麥堆,測得底面直徑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麥約重735千克,這堆小麥大約有多少千克?(得數(shù)保留整千克)
思考: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要求小麥的重量,必須先求什么?
要求小麥的體積應怎么辦?
這道題應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2、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小學數(shù)學教案8
預習內(nèi)容:
在課前準備時,教師需要準備PPT課件來展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
教學過程:
引入環(huán)節(jié):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杠桿原理”。你們知道它在生活中的應用嗎?事實上,杠桿原理背后隱藏著數(shù)學原理,那就是反比例關系。本節(jié)課我們將通過實驗來深入了解它的奧秘。
實踐與操作:
1.明確活動要求,本次實驗分為三個部分:制作實驗用具,探索規(guī)律,應用規(guī)律。
2.小組合作,自主完成實驗,教師巡視并適當點撥。
3.展示制作實驗用具的情況。
4.匯報探索到的規(guī)律。請觀察實驗二和實驗三的操作過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預設:
生1:如果在左右兩個塑料袋中放入同樣數(shù)量的棋子,只有移動它們到與中點距離相同的位置才能實現(xiàn)平衡。
生2:如果滿足左邊所放棋子數(shù)乘以左邊的刻度數(shù)等于右邊所放棋子數(shù)乘以右邊的刻度數(shù),竹竿一定處于平衡狀態(tài)。
生3:在左邊所放棋子數(shù)乘以左邊的刻度數(shù)的積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右邊的刻度數(shù)增加,則所放的棋子數(shù)會減少;右邊的.刻度數(shù)減少,則所放的棋子數(shù)會增多。
生4:在左邊所放棋子數(shù)乘以左邊的刻度數(shù)的積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右邊所放棋子數(shù)和所在的刻度數(shù)成反比例關系。
5.活動小結。
在物理學中,“左邊所放棋子數(shù)乘以左邊的刻度數(shù)等于右邊所放棋子數(shù)乘以右邊的刻度數(shù)”被稱為“杠桿原理”,而拴繩的那個點就是杠桿的支點。
例題分析:
你能夠利用杠桿原理算出左邊物體的質(zhì)量嗎?
分析:解答這個問題需要運用杠桿原理,即“左邊物體的質(zhì)量乘以左邊物體與支點的距離等于右邊物體的質(zhì)量乘以右邊物體與支點的距離”。
解答:500乘以5除以2等于1250(克)。
探究活動:
1.課件出示探究內(nèi)容,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去探索杠桿原理的應用與相關計算。
周末,小明和他的妹妹跟爸爸一起去了公園,想在蹺蹺板上玩耍。小明體重為44千克,而妹妹則為35千克。如果要讓蹺蹺板達到平衡,有哪些做法呢?
2. 小組討論并分析解答。
3. 交流并匯報提出的答案。
。ù鸢付喾N多樣。)
⊙本節(jié)課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nèi)容并有了哪些收獲?
⊙布置的作業(yè)
探尋身邊哪些實際場景運用了杠桿原理。
板書設計
有趣的平衡
有趣的平衡:左側棋子數(shù)量 × 左側標志數(shù) = 右側棋子數(shù)量 × 右側標志數(shù)。
小學數(shù)學教案9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第十一冊第二單元P29、P30 百分數(shù)的應用(四)
【教學目標】
1、能利用百分數(shù)的有關知識,解決一些與儲蓄有關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結合儲蓄等活動,學習合理理財,逐步養(yǎng)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百分數(shù)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具準備】
CAI課件。
【學具準備】
【教學設計】
教 學 過 程 教 學 過 程 說 明
一、 談話引入。
課前布置學生分小組到銀行去調(diào)查利率并了解有關儲蓄的知識。
師:課前同學們到銀行調(diào)查了有關儲蓄的知識,哪個小組愿意和大家交流你們的調(diào)查情況。
組1:我知道人們把錢放到銀行是有好處的?梢缘玫揭恍├。
組2:現(xiàn)在銀行可以辦各種儲蓄卡,如果到外地出差,不用帶現(xiàn)金,只帶卡就可以了,既方便又安全
組3:我們調(diào)查了存款的年利率。
存期(整存整。 年利率 %
一年2.25
二年 2.70
三年 3.24
五年 3.60
組4:我們知道國債和教育儲蓄不收利息稅,其他的要交20%的利息稅。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了解了這么多。老師知道同學們在過年的時候,得到了一些壓歲錢,你覺得怎樣處理這些壓歲錢呢?
生:當然是存到銀行了。
二、 探究思考。
師:是啊,存到銀行不但能支援國家建設,到期還能得到利息。根據(jù)存款的種類和時間的長短,利率是不一樣的.。咱們就以笑笑的300元為例,如果你有300元錢,打算怎樣存款,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存三年整存整取,時間長一些利息就會多。
生:我存一年的整存整取,如果時間太長,需要用錢時取出來,就按活期存款計算利息了,那樣利息就少了。
師:你知道得真多,活期存款的利率低一些。
師:同學們想得很周到,我們存錢時應該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怎樣存,剛才同學們說的存款方式,到期后利息究竟是多少呢?我們一起來計算。
。ń處熃o出計算利息公式:利息=本金x年利率x年限,并給出年利率表,學生計算300元存一年和三年整存整取的利息。)
小學數(shù)學教案10
課型:
新授
教學內(nèi)容:
教材P7及練習二第3、5、6、7、10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小數(shù)乘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地運用這一知識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
理解倍數(shù)可以是整數(shù),也可以是小數(shù),學會解答有關倍數(shù)是小數(shù)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養(yǎng)成認真計算與及時檢驗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運用小數(shù)乘法的計算法則正確計算小數(shù)乘法。
教學難點:
正確點出積的小數(shù)點;初步理解和掌握:當乘數(shù)比1小時,積都比被乘數(shù)。划敵藬(shù)比1大時,積都比被乘數(shù)大。
教學方法:
觀察、分析、比較。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算。0.9×6 7×0.08 1.87×O
0.24×2 1.4×0.3 0.12×6 1.6×5 4×0.25 60×0.5
指名學生口算,然后集體訂正。
2、思考并回答。(1)做小數(shù)乘法時,怎樣確定積的小數(shù)位數(shù)?
。2)如果積的小數(shù)位數(shù)不夠,你知道該怎么辦嗎?如:0.02×0.4。
3、揭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小數(shù)乘法。(板書課題)
二、情景引入
1、教學例5。師:同學們,你們見過鴕鳥嗎?知道鴕鳥是一種跑得比較快的動物嗎?有一只鴕鳥正在幫助2個小朋友解難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鴕鳥正馱著小朋友向前奔跑,后面一只兇猛的非洲野狗緊緊追上來了!小朋友說:“哎呀,它追上來了!”鴕鳥說:“別擔心,它追不上我!”
學生觀察情境圖,提取信息:
所求問題:(鴕鳥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時)
所需條件:(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小時,鴕鳥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
思路分析:
。1)引導學生理解小數(shù)倍數(shù)的含義:誰來說一說“鴕鳥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是什么意思?(鴕鳥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表示鴕鳥的速度除了有一個非洲野狗那么快,還要快。)
。2)追問提高學習新知的興趣:
、俜侵抟肮纺茏飞纤麄儐?(非洲野狗追不上鴕鳥。)
、凇傍r鳥的最高速度是多少?”該怎樣列式計算呢?(生回答:56×1.3)
、蹫槭裁催@樣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3)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小結:倍數(shù)關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數(shù)。
讓學生獨立計算出鴕鳥的最高速度,并集體訂正。
。4)指導學生用估算進行驗算:請同學們看這個算式及結果,你認為對嗎?你是怎么驗證的?(板書驗算,完善課題)
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幾種驗算的方法:
、儆迷皆儆嬎阋槐。
、诎堰@個算式的因數(shù)交換一下位置,再算一遍。就可知道對與否。
、塾^察法:觀察小數(shù)位數(shù)或第二個因數(shù)比1大還是比1小。
、苡糜嬎闫鬟M行驗算。
師小結:不管用哪一種方法來檢驗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喜歡用那一種就用那一種來驗算。
(5)師:請同學們打開書,看一看書上的小朋友算得對嗎?為什么?
生:因為兩個因數(shù)中,56是整數(shù),因數(shù)1.3中只有1個小數(shù),所以積中小數(shù)點的`位置點錯了,應該點在2與8之間,即積應為72.8。
師:很好!在計算小數(shù)乘法時,每個小朋友都要養(yǎng)成認真做題、仔細檢查的好習慣。
師:通過剛才同學們的計算、驗算得出鴕鳥的最高速度是72.8千米/小時,比起非洲野狗的速度怎么樣?非洲野狗能追上鴕鳥嗎?說明剛才我們的想法怎樣?(學生小組討論交流,由代表發(fā)言,教師點評。)
2、看乘數(shù),比較積和被乘數(shù)的大小。剛才有同學提到56×1.3式子中第二個因數(shù)比l大,所以積就比被乘數(shù)大,現(xiàn)在我們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7頁“做一做”。先讓學生觀察兩道算式中的因數(shù)和積,進行判斷,說出理由;再讓學生獨立計算,并用自己喜歡的驗算方法進行驗算。最后集體訂正。
2、練習二第3題。先讓學生獨立判斷。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題錯在什么地方。
四、課堂小結。當乘數(shù)比1小時,積比被乘數(shù)小;當乘數(shù)比1大時,積比被乘數(shù)大。我們可以根據(jù)它們的這種關系初步判斷小數(shù)乘法的正誤。
作業(yè):5、6、7
課外作業(yè):教材第9頁練習二第10題。
板書設計:
求一個數(shù)的小數(shù)倍數(shù)是多少及驗算
小學數(shù)學教案11
1. 課程描述:主題為利息,是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第11冊“百分數(shù)的應用”這小節(jié)內(nèi)容的生活化和應用型的延伸。
2. 學習目標:理解本金、利率、利息、利息稅等概念;掌握現(xiàn)行利息的計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時間×(1-利息所得稅20%);了解百分點、千分數(shù)及存貸款利率調(diào)整的意義;初步認識科學理財?shù)闹匾;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社會交往和有效交流的能力。
3. 背景信息: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自20xx年2月21日起第8次降息,新聞媒體的廣泛報道及各商業(yè)銀行的通知宣傳,為《利息》的教學提供了絕佳的豐富的信息儲備,教學更顯時代特色和應用價值。
4. 時間安排:3課時(共120分鐘),學生搜集、調(diào)查、整理“利息”數(shù)據(jù)信息的時間跨度為2周(實際為2月28日星期四至3月4日星期一)。
5. 活動過程:
第一課時
師(故事引入,媒體出示:玫瑰花債務案) :1984年,法國與盧森堡兩國之間發(fā)生了一件轟動全球的債務案。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起糾紛竟然是由一束玫瑰花引起的。原來1797年,法國總統(tǒng)拿破侖偕夫人訪問盧森堡,在參觀盧森堡一所小學時,向女校長贈送了一束玫瑰花,價值3個金路易,他還在致詞中說:“只要法國存在一天,每年的今天我都將派人送上一束玫瑰花,作為法盧友誼的象征!笨墒悄闷苼龊髞聿]有兌現(xiàn)這個諾言。你想法國那么大,內(nèi)政外交的事務那么多,他怎么會記得這個小小的許諾呢。然而盧森堡沒忘。時隔187年后的1984年,盧森堡政府通知法國政府,要求賠款。法國政府的官員們哭笑不得,想不到盧森堡為一束玫瑰花當真起來。賠款的數(shù)目怎么算呢?盧森堡提出,自1797年起,按每年3個金路易、加上0.5%的利息,并以復利計算。法國政府官員開始很不以為然,以為不過是區(qū)區(qū)小數(shù),可是當電子計算機將結果打印出來時,官員們?nèi)忌笛哿耍@項賠款竟高達138萬法郎。于是一件國際債務案由此產(chǎn)生了。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這項巨額債務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這個與利息有關的問題。(板書:利息)
學生自學教材例題,兩人一組研究,并互相選題自行練習。
學生匯報。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本金、利息、利率以及如何計算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比如,現(xiàn)在存1000元的5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是2.88%,5年的利息總和就是1000×2.88%×5=144,那么5年后到期時銀行付出的本息總共是1144元。
生2:實際上得不到這么多的利息,因為要扣除20%的利息稅。利息=本金×利率×時間×(1-利息所得稅20%)。
生3:再說現(xiàn)在又降息了。
師:是這樣,F(xiàn)行的銀行存款利率是多少?請同學們上網(wǎng)查詢或?qū)嶋H調(diào)查一下。
(教師輔導:使用“搜索引擎”進行查詢時,可以鍵入利率、利息、降息等詞搜索中文網(wǎng)頁。選擇點擊打開網(wǎng)頁,并做好資料的摘錄。推薦網(wǎng)址:
第二課時
學生交流。
生1(在實物投影儀上出示剪報):2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降息。此次降息,金融機構各項存款年利率在現(xiàn)行基礎上平均下調(diào)0.25個百分點,其中活期存款利率由0.99%下調(diào)為0.72%,下調(diào)0.27個百分點;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由2.25%下調(diào)為1.98%,下調(diào)0.27個百分點。各項貸款年利率在現(xiàn)行基礎上平均下調(diào)0.5個百分點,其中六個月期貸款利率由5.58%下調(diào)為5.04%,下調(diào)0.54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利率由5.85%下調(diào)為5.31%,下調(diào)0.54個百分點。
生2:一千元的一年期定期存款,按最近一次調(diào)整前的2.25%的利率計算,在扣除了20%的利息稅后,一年期利息收入有18元;而按1.98%的新利率計算,一千元一年期的'定期存款扣除了20%的利息稅后,一年的利息收入將降到15.84元,比原來的利息收入減少了2.16元。
生3:百分點是什么意思?
生4:我是這樣理解的,百分點就是百分數(shù)中分子部分。
生5:百分點主要用于兩個百分數(shù)的比較,如由2.25%下調(diào)為1.98%,2.25-1.98=0.27,即下調(diào)0.27個百分點。又如,我國公眾具備基本科學素養(yǎng)的比例從1996年的0.2%提高到20xx年的1.4%,增長了1.2個百分點,平均每年增長0.24個百分點。
生6:我們還發(fā)現(xiàn)年利率一般用百分數(shù)表示,月利率用千分數(shù)表示,如活期存款年利率為0.72%,月利率為0.6‰(學生出示資料、實物投影儀顯示,生7:我們小組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人們在取款時很少是正好到期就取。多為提前支取或延后支取。
師:你們有沒有問問這樣利息怎么算?
…………
師:據(jù)我了解,張明今年春節(jié)期間收到200元壓歲錢,他的父母讓他自己管理這筆錢。你們幫他出個主意吧。
張明:我想把錢留到3年后上高中時使用。
生8:可以存3年定期。
生9:我建議張明一年一年存。
生8:這樣很麻煩。
師:可以使用銀行的自動轉(zhuǎn)存業(yè)務。
生10:應該參加教育儲蓄。我的壓歲錢就是這樣。教育儲蓄是國家為了大力發(fā)展教育事業(yè)而推出的新型儲蓄品種,它的存款方法和零整一樣,但是所采用的利息又是定期利息,所以是一種非常優(yōu)良的儲蓄品種。(師:呵,很專業(yè)嗎。)
生11:可以購買三年期國債。國債的利率比同期銀行存款利率高。
生12:關鍵是要讓錢再生出錢,(學生笑) 要學會投資。投資方式除了儲蓄、購買國債外,還有集郵、炒股等。
…………
師:如何管理這錢,學問真不少。你有什么好的建議,課后可以繼續(xù)研究。你還有哪些想法,請整理一下。
第三課時
生1:我們小組算了一下,老師你講的玫瑰花債務案好像不應該有138萬這么多。
師:你們是怎么算的?
生2:一束花3元,不對,3個金路易,187年買花的錢為187×3=561個金路易,年息0.5%,187年的利息是3×0.5%×187=2.805個金路易,一共……
生3:這樣算不對。3×0.5%×187只是一次的,總利息應是3×0.5%×187+3×0.5%×186+3×0.5%×185+…+3×0.5%×2+3×0.5%×1=?
生4:好像這么計算也不會有138萬。
生3:1個金路易折合多少法郎?
生5:盧森堡提出,自1797年起,按每年3個金路易、加上0.5%的利息,并以復利計算。復利是什么意思?
生6:反復的多次的利息計算。
師:我們經(jīng)常說現(xiàn)在銀行的存款利率是多少多少,這個利率指都是單利,我們平時的儲蓄利息計算方法全是用單利。單利就是不管你的存期有多長,你的利息都不會加入你的存款本金重復計算利息。與此相對,還有一種支付利息的方法,那就是復利,玫瑰花債務案就是按復利的方式計算的。那么什么是復利呢?(教師出示網(wǎng)上整理的資料)
學生閱讀材料,然后介紹心得。
生7:復利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利滾利”。
生8:我知道了,銀行各種存款的利率折合成為復利,一般不會相差太大。
師(出示“美國政府都還不起的一筆個人債務”):十四年前,美國人德哈文(J.Dehaven)的后代上訴美國法院,向聯(lián)邦政府追討國會欠他家族211年的債務。事情的經(jīng)過是,1777年嚴冬,當時的美國聯(lián)軍統(tǒng)帥華盛頓將軍所率領的革命軍彈盡糧絕,華盛頓為此向所困之地的賓州人民緊急求援,大地主德哈文借出時值5萬元的黃金及40萬元的糧食物資,這筆共約45萬美元的貸款,借方為國會,年利率為0.6% ,211年后的1988年,45萬美元連本帶利金竟然已滾成1416億美元,這筆天文數(shù)字的債務足以拖垮美國政府,政府當然要耍賴拒還了。此故事足以說明復利增長的神奇力量。
生9:老師,我還有一個問題一直不明白,我國為什么要連續(xù)8次下調(diào)利率?如果說下調(diào)是讓老百姓花錢而不是存錢,為什么銀行儲蓄仍紅紅火火,銀行儲蓄總額仍在上升?
師:問的好。我這里有一份晚報,你課后讀一下《中國人民銀行負責人就降低人民幣存、貸款利率答記者問》吧,也許對你有所幫助。
生10:存錢是為了更好的花錢。
師:好!怎么花錢?花錢干什么?
生11:買房,買車。
師:你們誰家剛買了新房?花了多少錢?(生:8萬、11萬、7.6萬、3萬)
師:3萬?多少平方米?
生12:120平方米三室兩廳。首批付款3萬,以后每月付款298元。
生13:分期付款呀。
(教師投影出示一份中央花園的房產(chǎn)廣告,上有798元/m2、首付3萬、銀行提供15年貸款、分期付款等字樣。)
…………
師:這次降息,存款年利率平均下調(diào)0.25個百分點,貸款年利率平均下調(diào)0.5個百分點。這次貸款降息可以讓更多的老百姓愿意通過貸款來買房,買車,圓了一個夢。咱們老百姓呀,今個真高興。
師:與利息有關的話題還有很多,大家以后繼續(xù)調(diào)查,繼續(xù)研究吧。
。蕚湎抡n)
生:老師,我還有個問題要問,我國銀行存款利息連續(xù)8次下調(diào),以后還會降嗎?利率會為0嗎?
小學數(shù)學教案12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84-85頁
知識與技能:進一步體會除法的含義,并借助乘法口訣求商。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能夠結合情景,發(fā)現(xiàn)數(shù)學信息,提出解決數(shù)學問題,深化學生對除法運算的認識,發(fā)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直觀地參與到數(shù)學活動中來,感受到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課前準備:
1、引導學生運用觀察發(fā)現(xiàn)信息,提問選擇信息,思考解決問題探究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掌握知識。
2、小兔安家的課件、掛圖
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 活動
設計意圖
情境創(chuàng)設
同學們,你們喜歡小白兔嗎?好,這節(jié)課老師就帶著同學們到小白兔的家里去看看(電腦出示小兔安家主題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看看圖中有什么?
生1:圖中有大樹、房子、許多小兔。
生2:圖中有12只小兔,他們正在快樂地做游戲。
生3:一共有四間房子。
通過創(chuàng)設小白兔安家的情景,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很快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積極地在情景中獲取數(shù)學信息。
問題探究
同學們觀察得可真仔細,小白兔現(xiàn)在累了,要到后面的`房子里去休息,你們能根據(jù)剛才發(fā)現(xiàn)的數(shù)學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嗎?
教師在學生提出問題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進行整理(重點解決用除法解決的問題)
小結:同學們能夠提出這么多的問題,那么這些問題該怎么解決,下面請同學們接著想辦法,你喜歡解決哪些問題就解決哪些問題,我們比一比,看哪一組解決的問題最多?
教師深入到各個小組進行個別指導。
生1:有4間房子,每間住幾中小兔子?
生2:如果12只小兔要住3間房子,每間住幾只小兔?
生3:如果12只小兔要住2間房子,每間住幾只小兔?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解決問題,并把算式寫下來。
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利用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
體驗感悟
好,下面哪小組來匯報一下你們都解決了哪些問題,是怎 樣列式的?
隨著各組學生的回答,老師整理板書如下:
12÷2=6(只)12÷6=2(間)
12÷3=4(只)12÷4=3(間)
12÷4=3(只)12÷3=4(間)
12÷6=2(只)12÷2=6(間)
下面我們仔細觀察這些除法算式,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學生爭著進行回答。
各小組討論匯報:
每間房子住的小兔少,用的房子多;每間房子住的兔子少多,用的房子少。
引導學生觀察算式。一是讓學生體會除法算式之間的關系。二是讓學生從中體會在小白兔只數(shù)不變的前提下,每間房子住兔子只數(shù)與房子的間數(shù)中相對的。
實踐應用
同學們觀察的可真仔細,現(xiàn)在請同學們打開書84頁,我們看“填 一填 ”請根據(jù)我們剛才說把這們表填 完整。
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每間房子住5只小兔,3間能住下嗎?請同學們討論一下。
引導學生明確,如果每間房子住5只兔子,3間可以住15只小兔,而現(xiàn)在只有12只小兔,所以可以住下。
1、請同學們打開書84頁,我們看練一練第1題,同學們獨立做在書 上,做完后組長負責檢查下,全部做對的由小組長獎勵一朵小紅花。
教師巡回指導。
2、我們看第2題,請同學們把第2題做在書上,我們比一比,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好,下面誰愿意把你填 的結果讀給大家聽?
3、電腦出示第85頁第3題:
二(1)班有36人參加體操比賽,請你們幫他們設計一下,怎樣排隊,請畫出相應的圖,并列出算式,看哪組想出的辦法最多。
學生獨立完成。
同桌一組一問一答。
學生集體交流。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研究,然后全班交流。
學生完成在書上。
同學們小組合作,討論設計方案,并把圖畫下來,列出算式。
一題多變拓展思維,有利于學生對除法意義的體驗和感悟。
學生通過說一說,算一算,畫一畫,讓學生親自感悟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反思
教師引導學生反饋,及時對討論好的小組發(fā)放小紅旗,并對學生的匯報進行補充小結。
4、請同學們打開書上85頁,看第四題,誰得第一。小組之間展開比賽。
5、電腦出示第85頁的第5題,誰來說說圖的意思。
請同學們完成在書上,然后教師訂正。
教師小結。
學生說圖意
板書設計: 小兔安家
12÷2=6(只)12÷6=2(間)
12÷3=4(只)12÷4=3(間)
12÷4=3(只)12÷3=4(間)
12÷6=2(只)12÷2=6(間)
小學數(shù)學教案13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15頁第1-7題。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乘法的筆算方法。
2.能運用所學知識,熟練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靈活性。
3.經(jīng)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熟練掌握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乘法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熟練掌握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乘法的筆算方法,并理解算理。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再現(xiàn)新知。
同學們,我們剛剛學習完了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計算,對于筆算乘法,你認為需要注意什么?
。▽W生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找個別同學說一說,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出豎式計算的計算法則和注意事項,其余的同學對其中進行補充。)
二、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1.基本練習。
(1)我是口算小能手。(練習二第1題)
出示口算卡片,開火車。隨機選出幾道題讓孩子說說自己怎么算的。(2)用豎式計算。(練習二第2題)
37×2= 73×2= 329×3= 293×3=
讓學生以比賽的.形式進行,找四名同學板演,找其他同學進行評價,反饋。
。3)火眼金睛:(練習二第3題)
先讓學生同桌進行交流指正,然后指名回答。
2.綜合練習,應用新知。
。1)練習二第5題。
先讓學生觀察表格,說一說從表格中能獲取到哪些信息?再說說解題的方法。最后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練習二第6題。
先讓學生讀題,然后說一說你從題目中獲取到哪些信息?問題是什么?你打算如何解答?為什么?
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3)練習二第7題。
先讓學生讀題,同桌交流。教師注意巡視指導,要注意學生的語言表達的完整性。
指名回答,其它同學可以補充。
三、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練習,你有那些收獲?
板書設計:
2. 74 146 987 879
3.找錯略,改正如下。
2 8 1 1 3 1 5 2
× 3 × 7 ×4
8 4 7 9 1 6 0 8
4. 84 166 248 85 1065 2739 946 20xx
5. 78 60 72
6. 114×5=570(分)
7. 300×4=1200,318×4>1200,能都有座位。
教學反思:
這一節(jié)練習課主要是對前邊學習的整十、整百的數(shù)乘一位數(shù)及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乘法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練習。計算知識的掌握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基礎和前提,練習課又是數(shù)學課堂上最基本和最常見的課型,教師和孩子都很苦惱,教學中我通過激趣導入、基本練習、鞏固練習、解決問題和拓展訓練,讓孩子們快樂的進入課堂,在輕松愉悅的氛圍內(nèi)、在競爭前進的心境下,進行練習。
小學數(shù)學教案14
一、感知物體有長、有短
1.引導觀察
談話:每組桌子上有兩個紙袋,你們想知道里面裝什么東西嗎?兩個人一袋把它們倒出來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匯報
(1)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小組交流
(3)學生匯報。
學生可能說出:三支鉛筆,一支是紅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綠色;兩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藍色;三根毛線,一根是紅色,有扣兒,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藍色等。
(4)引導學生說出:物體有長、有短。 cháng duǎn
板書:長、 短
[ 設計說明: 通過觀察,使學生初步 感知物體有長、有短。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比較長、短的方法
1.提問:你是怎么知道這些物體有長、有短的呢?
2.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組匯報。
[通過分組活動,讓學生親自體驗比物體長短的方法,讓學生參與知識 的形成過程。]
學生可能說出:
(1)看出來的。
(2)把學具橫著平放在桌面上,一頭兒對齊或豎著戳在桌面上,比出物體的長短。
(3)兩頭兒都不對齊。從而比出物體的長、短。
......
(由于觀察、比較的方法不同,會得出不同結論,只要有道理,教師就給予肯定。)
4.揭示比較的一般方法。
我們不管把鉛筆豎著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還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一般把要比的幾個物體一端對齊。5.出示鉛筆圖,引導學生說出誰比誰長,誰比誰短,并板書長、短。
[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長短 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言語 表達能力。]
三、反饋練習
1.教師談話:現(xiàn)在, 我們做一個比較長短的游戲,你們可以自由結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學生活動。
學生會比學具、跳繩、胳膊、手、腳等。
[學生結組活動,用日常 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 體的`某個部位比長短, 使學生感悟到生活中處 處有數(shù)學。]
四、鞏固練習
1.投影出示練習一第6題圖,先讓學生說出圖意,然后完成在書上,訂正時說一說想法。
2.投影出示練習一第5題,并讓學生完成在課本上,訂正時說一說比的方法。
[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說出比長短的多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學具
教師提出要求:
1.原來學具袋中的東西不動,把書和自己的東西收拾好。
2.每兩人裝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學具擺一擺,比一比,聽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學具中最長的一個裝進紙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學具中最短的一個裝進袋里。
4.各組都只剩下一個學具時,讓學生把剩下的一個學具也裝進袋里。
5.把裝好的學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整理學具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六、全課小結(略)
小學數(shù)學教案15
教學內(nèi)容:蘇教版第一冊第8頁例題,第8――9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按一定的標準,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應用。
2、培養(yǎng)整理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的習慣。
3、經(jīng)歷數(shù)學活動的過程,獲得數(shù)學活動的積極體驗。
教學教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談話:小朋友,你們的星期天一般是怎樣過的?下面一起來看看小蘭的星期天是怎樣過的.。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怎樣把東西有規(guī)律地分一分。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尋求“分類”的策略。
(1)、同桌討論,你準備怎樣分?為什么這樣分?
(2)、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評價。
2、動手操作,體驗分類。
同桌合作把這此物品分別放入文具盒和學具盒中,并說說每盒中的東西有什么不同?
3、反饋分類的結果。
在你們的幫助下,小蘭把東西整理好了,你們和她分得一樣嗎?
2、小結。剛才我們按這些物品的用途把它們分成學具和文具兩類。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需要我們按照一定的標準將一些物品分一分,這樣東西的擺放就顯得更整齊了,我們用起來也更方便。
3、練一練。
“想想做做”第1題。
想一想,下面的動物哪些生活在水里?
圈一圈,你認為哪些動物生活在水里?
說一說,你認為哪些動物生活在水里?
三、鞏固深化,再次體驗。
1、想想做做第2題。
小蘭在小朋友的幫助下,順利整理好了自己的書包。這時電話響了,媽媽在電話里說,有客人來,她要上街去買菜讓小蘭做媽媽的幫手,收拾一下家里,小蘭高興地答應了,客廳的桌子上擺著許多東西,把它們放在兩個袋子里,該怎樣放才合適呢?我們一起和小蘭來比一比,看誰分得又快又好。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拿出課前準備的物品進行分類,選2-3個小組上臺演示,說說分類的依據(jù)。
2、想想做做第3題。
3、整理好客廳后,小蘭來到弟弟的房間,瞧,調(diào)皮的小弟弟把玩具扔得滿地都是。
(1)、說說它們各有哪里行駛。
。2)、客人就快來了,我們來幫幫小蘭好嗎。就根據(jù)剛才那些玩具在哪里行駛的特點來分一分。
。3)、同桌互相檢查。
(4)、你還能按別的特點來分一分嗎?
4、想想做第4題。當小蘭剛把房間整理好,媽媽就回來了,她買了什么呢?
喲,紅紅綠綠的多新鮮多好看呀!這些又可以怎樣分呢?
。1)、小組討論可以按什么特點來分。
。2)、小組活動:把分類的結果展示在小黑板上。
。3)、評價每組的分類結果。
5、這時客人來了,在這些客人中你發(fā)現(xiàn)藏著什么數(shù)學問題?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可以根據(jù)客人的年齡、性別、穿著、身高等多種標準來分類。
四、全課總結,拓展思維。
學生總結本課所學的內(nèi)容,談感想及收獲,老師再作概括總結。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01-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14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09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