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志愿者放棄考研堅守震區(qū) 為1400位村民重建生活
陳晶晶:1983年生,中國農業(yè)大學畢業(yè),長期擔任農村公益志愿者。2008年12月作為中國扶貧基金會的志愿者來到震后重災區(qū)綿竹市民樂村,作為基金會駐村唯一的工作人員,同村民一起經歷了震后的重建和新經濟的建設過程。 本報記者張沫攝 ,來這里聊聊>>>
村子活了,我要走了
★前言
汶川、綿竹、北川、漢旺、青川......三年前那場巨大災難摧毀后的廢墟,三年后,正在被嶄新而現(xiàn)代的建筑所替代。曾經布滿創(chuàng)痛的震區(qū),一路所見,都是新的了。
每個"5·12"來臨,經歷過災難的人都要面對一場內心強烈的煎熬,不愿回憶,卻不能不回憶;不愿面對,卻不能不面對。志愿者陳晶晶說:村子活了,我也快要走了;
地震中失去女兒的瞿明香說:女兒,現(xiàn)在你可以放心,你又有妹妹了;
鋸腿硬漢劉鋼均說:三年了,今年的清明節(jié),我終于走過了最后一個坎,以后,就是新生活了;
幫助無數失去孩子的家庭重新迎來新生兒的官員王梅說:失去孩子的媽媽終于迎來了自己的又一個孩子,生活從此有希望了;從高校來到震區(qū)服務近三年的學者陳鋒說:三年后,站起來的人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別人,其實,每個人都可以站起來。
三年后的今天,集體的傷痛終于慢慢變成一個符號,依舊斷腸卻有勇氣面對,依舊追憶卻開始走入新生。在三年后震區(qū)的回訪中,我們采訪了6個人,其中有助人者也有受助者。我們欣喜地看到,三年過去,在無數愛心接力下,每一個受助者都通過堅韌不懈的努力踏上了新的起點,并成為傳播愛與力量的新人。傷痛在慢慢過去,新生活,開始了。
坐在剛建起半年多的合作社辦公室里,28歲的志愿者陳晶晶說:"房子蓋起來了,路鋪好了,村子活了,最多半年,我也要走了。"午后的陽光閃亮而細碎地照在他的臉上,單槍匹馬在村里工作兩年半,當年青春昂揚的青年,此刻,安靜而成熟。
放棄考研來到震區(qū)
2005年,陳晶晶從中國農業(yè)大學畢業(yè)。與那些想留在大城市的人不同,學習農村區(qū)域發(fā)展專業(yè)的陳晶晶踏入社會的第一份工作,既沒有留在北京,也沒有回到富庶的浙江老家,而是來到了福建農村做公益項目志愿者,嘗試建立農村合作社,推動新農村建設和村民自治,"中國有很多公益項目,但在農村有創(chuàng)新性的項目還不太多,我想試試看自己能不能做些有意義的工作。"帶著這樣的目標,陳晶晶一直做著與農村有關的專職公益人員和農村公益項目的志愿者。
2008年汶川地震發(fā)生時,陳晶晶正在北京做著與落后地區(qū)孩子教育有關的公益項目,同時在備戰(zhàn)著研究生考試,"一聽說地震了,我第一個念頭就想到農村的災后救援和重建,于是就一直在找機會,想參與進來。"12月份,陳晶晶等待的機會終于來了,中國扶貧基金會在重災區(qū)綿竹市土門鎮(zhèn)民樂村開始了災后重建的試點招募駐村志愿者,陳晶晶馬上報名,憑借著多年在農村從事公益項目的經歷,陳晶晶順利通過。已經拿到考研準考證的陳晶晶,收起準考證,背起行囊,踏上了等待已久的四川之行。
"想考研是因為想系統(tǒng)的充電,但學習是終身的,考研不是唯一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考研可以過段時間重新再考,但彌補災難帶來的傷害和損失卻不能等。"對于放棄已經準備許久的考研,陳晶晶沒有一絲猶豫。
來到綿竹,與相關同事接洽了解工作情況后,12月29日,陳晶晶來到了民樂村入駐。由此,25歲的陳晶晶一個人開始了與1400多村民接近三年的災后重建生活。
最難的事是發(fā)錢
震前民樂村的經濟條件不好,地震又讓全村的房屋幾乎全部損毀。"剛來的時候,雖然地震過去幾個月了,但村子看上去還是非常觸目驚心,房子全倒了,村里27個人死亡,大家都住在板房里,村民還不能相信和接受祖祖輩輩居住的家園一瞬間就毀于一旦。整個村子從村民的生活狀況到集體情緒狀況都很糟糕。"最初的印象在陳晶晶的記憶里仍然很深刻。
到了村子的當天,陳晶晶住進了一個剛搭好的板房,屋里都是廢舊的支架、滿地的塑料,掃出一塊空地留著睡覺。
生活雖然艱難,但回想起災后重建那段時間,陳晶晶說:最難的事還是發(fā)錢。
重建蓋房,政府加上扶貧基金會捐助的錢,總共要向民樂村的村民發(fā)放1000多萬的建房款。但按照國家規(guī)定和基金會的管理辦法,建房款要根據工程進度按批發(fā)放,不能一次性發(fā)完,同時,按照制度,錢是要發(fā)到村民在信用社的賬戶上,但由于賬戶比較混亂,第一筆錢發(fā)到1400多人的全村,用了差不多三個月。災后生活本身就面臨很多經濟困難,錢不能盡快到位讓村民們的情緒很不穩(wěn)定。陳晶晶將實際問題上報,政府和基金會迅速對發(fā)錢方式進行了修正:直接發(fā)現(xiàn)金。
瘦弱的陳晶晶曾用麻袋背了120萬元現(xiàn)金回村,由于當時村里還是狹窄的土路,送款車進不到村里,到了村口,陳晶晶背著麻袋一步一滑的下車步行。救災款的及時到位,鼓舞了災后村民的情緒。
而在重建工程中,圍繞陳晶晶的難題卻仍然是發(fā)錢。
"全村7個大隊,基金會資助的項目同時有四五個施工隊一起開工,每次發(fā)工程款之前,都要對工程進行考察、監(jiān)理,同時還要督促進度,因此,每次給施工隊發(fā)工程款的時候,都是我最較勁的時候,一遍遍地檢查工程,看看是不是真按要求完成了,心理壓力挺大的。"陳晶晶笑著回憶。
震后村莊嘗試現(xiàn)代管理
基礎建設是重建的第一步,2009年一年中,民樂村村民的新房一棟棟建起來了,村里的路也一條條修通了,看上去已經是個有模有樣的新農村了,而內在改變也正在與基礎建設并行。
中國扶貧基金會試圖在這里建立一種新農村扶貧和發(fā)展的"民樂模式",模式以本地資源為基礎、以農民合作社為平臺,把援助農村發(fā)展的資金以股權形式量化到農戶,并采用集約化產業(yè)項目和小農戶項目相結合。簡單地說,就是說希望民樂村的農民能夠在基金會的幫助下組織起來,自己管好錢,自己把事情做好,通過借助外來的資金、技術、組織、人員、媒體宣傳等支持下,讓錢能生錢,老百姓能過上和諧的生活,農村能走上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
自我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有一個管理平臺,中國扶貧基金會拿錢來支持民樂村發(fā)展經濟、辦企業(yè),但辦什么怎么辦,就要通過這個平臺實現(xiàn)村民的集體選擇和發(fā)展。陳晶晶邊著手著各種重建工程,邊向村民一點點解釋著新農村體制,還沒有完全走出陰影的村民們意識到:災難后的生活不僅要繼續(xù),而且,還要更好地繼續(xù)。
2009年6月,中國扶貧基金會捐贈初始基金260余萬的"民樂村種養(yǎng)專業(yè)合作社"正式掛牌成立。陳晶晶同村委會干部一起在村民中發(fā)起了選舉,選出28個人加入合作社,并成立了理事會。
震前以糧食作物為主的民樂村,在重建家園的同時,開始了對新生活的探索。
仍在探索的"食用菌"
合作社成立后,村里經濟靠什么,成為擺在眼前的第一個問題。
早在2008年年底,陳晶晶就開始了這個思考,那時候豬價正高位運行,很多人都看好養(yǎng)豬業(yè)。2009年春節(jié)后的兩三個月里,陳晶晶和基金會的其他同事一起對包括養(yǎng)豬業(yè)在內的主要種植、養(yǎng)殖行業(yè)進行了考察。一度還考慮過在村里搞種養(yǎng)基地,然后到城市開農家飯店的想法。
合作社成立后,做什么的選擇權在于合作社的決定。從2009年6月到8月,合作社通過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在四川境內招聘項目經理以及適合民樂發(fā)展的農業(yè)項目,從報名的40家企業(yè)和個人中,最后確定了以食用菌項目為主,養(yǎng)兔為輔的產業(yè)發(fā)展綜合方案。
2009年,民樂村合作社建起了以生產食用菌為主的四川民富現(xiàn)代農業(yè)有限公司,解決了村里60多名婦女的就業(yè)問題;兔場項目也啟動,共養(yǎng)殖了400只兔子。過去一直以種糧為主,只限在家里養(yǎng)點家禽的民樂村人,第一次見到了新產業(yè)的輪廓。
從建房到建合作社到建立起新產業(yè),陳晶晶也在災后的民樂村走過了整整一年,眼見著廢墟上漸漸升起生機,陳晶晶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但現(xiàn)實往往給人意想不到的打擊,養(yǎng)殖兔業(yè)小有成就,但讓陳晶晶和村民們最看重的食用菌項目,卻由于聘請的項目經理沒有處理好技術問題,同時管理也不夠到位,一年多過去,雖然略有產出,但并沒有得到理想的回報。
"不是食用菌項目不能做,還是要在技術和管理上有更好的改進,這也是目前要解決的一個問題。"陳晶晶說。
不完美但充滿希望
2011年的春天來了,圍繞民樂村新居的麥苗一片翠綠,油菜花金黃耀眼,陳晶晶迎來了自己在民樂村工作的第三個年頭。
從入駐民樂村開始,陳晶晶就成了村民解決問題的一個代表,無論是災后的生產生活還是心理問題,陳晶晶住的地方經常都來往著村民,"有的聊得好,能解決幫上忙,有很多還是心有余力不足,還有很多時候,是幫助他們來了解我們項目,困難不少,一點點努力,一點點克服。"
雖然食用菌項目仍然在探索階段,但今天的民樂村,村民們每天穿行在嶄新的新民居中,早上迎著陽光,打工的村民出村上班,務農的在村里耕作。黃昏,一戶戶村民圍坐在新房門口,或露天吃飯,或鄰里聚在一起擺著龍門陣,地震后好些村民家又新添了人口,新出生的孩子們蹣跚學步,咿呀說話,夜色漸濃,新居中透出明亮的燈光。一切都充滿生機。
從地震前一個經濟落后的村莊,到一切被摧毀,再到今天,落后的一切正在從根本上發(fā)生著全新的改變。陳晶晶覺得,自己的工作差不多告一段落了。
"給自己打六七十分吧,雖然村子的管理制度在上軌道,經濟也朝著現(xiàn)代企業(yè)的思路在轉變,各方面都在向著良性發(fā)展,但畢竟食用菌這個實體項目還沒有實現(xiàn)真正的成功。另外,有一
【志愿者放棄考研堅守震區(qū) 為1400位村民重建生活】相關文章:
放棄與堅守作文08-22
考研復習 放棄政治就是放棄考研04-27
武大公益之星為父治病放棄考研04-28
考研數學備考自信不放棄04-27
以放棄為話題的作文02-28
以放棄為話題作文05-25
以放棄為話題的優(yōu)秀作文03-23
堅守!堅守作文11-30
以放棄為話題的作文15篇03-03
放棄讓生活更美好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