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以字詞為基礎,以句子為關鍵
——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幾點建議
(上海市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秘書長、特級教師 徐根榮)
這幾年,上海的小學語文教學正在發(fā)生可喜的變化。語文課要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已成為廣大語文教師 的共識;抑制“滿堂問”,改變繁瑣、多余的講解,增加學生口頭練習與書面練習的機會,已成為改革課堂教 學公認的突破口;調整教與學的關系,改變包辦式的語文教學,進一步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已被人們 認為是語文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凡此種種,說明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正在步步深化,正在取得進展。近一時 期,要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呼聲日高,這預示著語文教學的研究正在進入一個新階段,即講究效率的階段。
我們的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而且這種競爭越來越激烈。競爭必然要講效率,如果沒有效率,哪還有什 么資格參與競爭呢?上海小學語文教學界談論效率,呼喚效率,追求效率,是一種歷史的進步,它標志著小學 語文教學的發(fā)展正逐步與社會的發(fā)展趨于同步。
當然,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是一篇大文章,涉及到各方面的問題,要靠小學語文教學界的同仁們一起來寫。 我常常這樣想,學語文與學戲有某種相似。學戲一定要先練唱腔,說白,身段,眼神,一舉手,一投足,然后 再學一出一出的戲。學語文的“唱、白、身、眼、手、足”是什么呢?那就是“字、詞、句”。不練好“字、 詞、句”的基本功,想一開始就能讀懂文章,就能寫成篇的作文,那怎么可能呢?所以,我認為切實加強字詞 句的訓練,使字詞句的教學進一步到位,讓學生過好識字、用詞和造句關,對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是至關重要的 。
一、切實幫助學生過好識字關。
識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是學習語文的第一關口。此關不過,難以入門。一個人識字不多,不但寫不了 作文,連閱讀也會困難重重。現(xiàn)在規(guī)定小學階段要識2500個到3000個漢字,這被認為是識字教學的一條重要界 線。如果達不到這個識字量,那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將受到很大的限制。有人戲稱“沒有三千兵馬,怎么去打 仗呢?”有專家說,如果一個人識字不足1500個,那他就是文盲或半文盲,當然更談不上正常的閱讀和寫作了 。所以,我國從古至今都十分重視識字,強調要過識字關。張志公先生說得好:“漢字得一個一個地學,一個 一個地記,學會一個算一個。”又說:“識字、寫字是個硬功夫,一點兒不能含混。它既無竅門可尋,又無捷 徑可找,只有扎扎實實一個一個地去掌握!蹦壳埃覀兊淖R字教學狀況不容樂觀,說得再明確些,學生的識 字關并沒有過好。學過的生字不鞏固,大量回生;作文的時候,提筆忘字,連一些常用字也寫不出,有時就用 同音字、音近字來代替。語文作業(yè)中的錯別字數(shù)量驚人,而且這次訂正以后下次還會繼續(xù)出現(xiàn)。這就告訴我們 ,識字問題,不但低年級要重視,要字字過關,個個落實,中高年級也不應該有絲毫放松,仍然要字字到位, 個個鞏固。對常用漢字,必須做到會讀會認會寫會用。為了做到這一點,有幾個問題是要特別注意的。
第一,要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辨析字的能力。因為隨著識字量的增加,學生常常會出現(xiàn)各種混淆現(xiàn)象。我們怎 樣才能防止學生讀錯、寫錯、用錯呢?我覺得,經(jīng)常提醒學生注意生字與熟字之間的聯(lián)系,明確它們的共同點 ,區(qū)別它們的不同點,采用歸類比較的方法學習新的生字。如漢字中有一字多音現(xiàn)象,我們就要把多音字組成 不同的詞,然后根據(jù)詞來辨析字的讀音,使學生掌握據(jù)詞定音的方法。又如一音多字現(xiàn)象,也是個難題。學生 學習字音相同而字形相近或字形不同的同音字時,常會出現(xiàn)同意混淆、張冠李戴的現(xiàn)象。如“財、才、材”這 幾個同音字,
[1] [2] [3] [4]
【以字詞為基礎,以句子為關鍵】相關文章:
以概率為基礎的語言研究04-27
為我與我為--淺談積極人生的理論基礎04-29
以實踐為基礎來認識價值04-29
學風建設以老師為關鍵介紹10-21
以基礎為話題的作文(通用18篇)12-22
論以可持續(xù)倫理為基礎的休閑04-30
以論證邏輯為基礎架構的法律邏輯04-27
引導關鍵用戶 為成功實施ERP奠定基石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