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功虧一簣的故事
功虧一簣的故事1
【漢字書寫】:功虧一簣
【漢語注音】:gōng kuī yī kuì
【成語出處】:春秋.孔丘《尚書.旅獒》:“嗚呼!夙夜罔或不勤,不矜細行,終累不德。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允迪茲,生民保厥居,惟乃世王!
【成語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形容事情在最后時差一點努力而失敗。
【功虧一簣的意思】:功:所做的事情;虧:欠缺、缺少;簣:用來盛土的筐子。指筑一座九仞(一仞在古進約七尺或八尺)高的土山堆,只因差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的一點點努力沒有繼續(xù)就把它放下了,從而未能完成。
【功虧一簣的近義詞】:功敗垂成、虧于一簣、前功盡棄、付之東流;
【功虧一簣的反義詞】:大功告成、善始善終;
【功虧一簣的故事】
周朝時期,周武王是個求賢若渴的人,他善于任用有能力的人來治理國家,因此周朝在當時國富民強,周圍的國家都來朝拜,還有距離周朝很遠的小國家也來進貢,西戎也派出使者到周朝來拜賀,并帶來了西戎特產的一種大狗進獻給周武王,周武王因此興高采烈。這時侯太保召公向周武王進諫說道:“武王這是您的圣德呀,周圍的國家對您心服口服,給您進獻特產,您也應該給他們賞賜以表示您的誠信。贈品無所謂貴踐,有德才顯得物品的貴重,圣主不應樂此不疲地沉醉在玩物當中,這樣會失掉德行,喪失志氣,正所謂玩物喪志。非本地的珍禽異獸養(yǎng)它也沒有什么用,不收人家的東西人家更會臣服于你,作為德高望重的明主最重要的是能夠珍愛有能力的人,這才是國家穩(wěn)定的'大計,大德來自于小德,好像要筑一座九仞高的山,如果最后一筐土沒有加上去,就相當于這座山沒有堆成。能夠一直保持注意這些方面的話,才可以讓國家長治久安!敝芪渫趼犃苏俟f的話以后,更加專心致志的治理國家朝政了。
【功虧一簣例句】
《論語.子罕》: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唐.房玄齡等《晉書.郭默傳》:“惜其寡弱,功虧一簣!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倘朝廷內外不和,動輒掣肘,必將使剿賊大事,功虧一簣。”
【功虧一簣造句】
如果我們現(xiàn)在半途而廢把這個項目放棄了,那么我們前面所有的所有努力就功虧一簣了。
這件事情做到這個程度如果因為那么一點點小原因就功虧一簣的話那真的是讓人大失所望啊。
功虧一簣的故事2
古時,七尺為一仞,“簣”就是裝土的筐子。
要建成一座九仞高的山,連土帶石,一筐一筐地往上堆積,堆到差不多九仞高了,只要再加一筐,就能大功告成?上,建山的人沒能堅持到底,只差最后一筐沒有加上去,因此,這座九仞高的.山,就沒有建成。
這個成語告訴我們無論做任何事,都要有始有終,踏踏實實,堅持到底,否則,雖然只差一點,也會前功盡棄。歷代許多激勵人們堅持不懈的格言警句都出自于這句話,如“功勤一簣可成山,由少而多莫懼煩”等。
功虧一簣的故事3
故事:古時,有一個人要筑一座九仞(八尺=一仞)高的山。他堆了一年又一年,不論嚴寒酷暑,廢寢忘食地從遠處挖土,再挑土,再堆到山包上,終于有一天,他就要完工了。這一天也如往常一樣,雞剛叫就起床開工,一筐又一筐,眼看著山就要9仞高了,只差一筐土的工夫。但他一摸肚子咕咕叫,天又下起雪來,認為只有一筐土,就回家去了。此后,他總認為只有一筐土而偷懶,所以這一筐土至死他也沒堆上,終究這座只差一筐土的九仞高的山還是沒有堆成(為山九仞,功虧一簣)!肮μ澮缓垺币怀烧Z便出于此。
出自:金庸《天龍八部》第三十一回:一人道:“老兄聰明得緊,對本派的奇功倒也知之甚深。不過這馬屁、法螺、厚顏三門神功,那也是很難修習的.。尋常人于世俗之見沾染甚深,總覺得有些事是好的,有些事是壞的。只要心中存了這種無聊的善惡之念、是非之分,要修習厚顏功便是事倍功半,往往在要緊關頭,功虧一簣!
功虧一簣的故事4
公元前11世紀,姬發(fā)——周文王的次子,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紂王殘殺,得以即位。姬發(fā)死后謚號“武”,世稱周武王——繼承其父周文王遺志,推翻商朝統(tǒng)治,成為西周王朝的開國之君。姬發(fā)繼任后,繼續(xù)積極準備滅商,任命姜尚為軍師,負責軍事;任命其弟周公旦為輔佐,負責政務;任命召公、畢公等人為助手。
商軍和周軍在牧野激戰(zhàn)之后,商軍全線潰退,紂王逃回殷都自焚于鹿臺。周武王滅掉商朝,建立了周王朝。四面八方的小諸侯國當然要來朝賀,并且?guī)碓S多地方特產和珍貴禮物。當時,有個西戎國,地處偏遠,也派來了使臣,并送來了一只名狗作為禮物。這是一只西戎特有的狗,身高四尺,尾大毛豐,很是珍奇,周武王很喜歡,就高興地收下了。
擔任太保的召公,惟恐周武王玩物喪志。一天,他面見周武王,對他說:“現(xiàn)在,西方都歸附你,無論遠近國家,都把自己的好東西貢獻給你,這固然是你的圣德。但是,玩賞之物是不分貴賤的,關鍵是人的德行。沒有德,物也不值錢;有德,物才顯得珍貴。一個賢明的君主不應該沉湎于聲色之中。一個人如果把人當作玩物加以戲弄,就會失掉德行;如果把珍奇之物當作寶貝,每天玩賞,就會喪失志氣。犬馬之類的畜牲不是本地所產,不該豢養(yǎng)它;珍禽異獸對人的衣食住行沒有什么用途,也不必飼養(yǎng)它;別國的珍寶沒有什么實用價值,也不要稀罕它。四方貢獻的東西,最好是分封賞賜給同姓的國家,用來表示信誠之意。”
召公見周武王認真地聽著,于是繼續(xù)說道:“一個圣明的君主應當為群臣作出榜樣與表率,要隨時隨地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看它是否合乎規(guī)范,千萬不要忽視一些細小的`行為。因為良好的品德是由小德一點點積累起來的,這好像是筑起一座百尺高的土山,土要一筐一筐地堆積。當堆得差不多的時候,只要再加上一筐,就大功告成了。可是這最后一筐土沒有堆上去,這座百尺高的土山也就沒有完成,豈不是太令人惋惜了嗎?千萬不能功虧一簣。您是一個賢明的君主,可不能犯這種錯誤。》駝t,就要追悔莫及……”
周武王聽了召公的勸諫后,覺得非常有道理,從此更加專心治理朝政。在這樣一個賢明君主的領導下,滿朝文武也都盡心盡職地報效國家。
——《尚書·旅獒》
【求解驛站】原指筑九仞高的土山,因差最后一筐土而不能完成。后用以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點努力而未能完成。
【活學活用】魏教授的實驗已進入最后階段,但由于一個助手的小小失誤,最終~。
【妙語點撥】召公擔心武王覺得自己建立了周朝就以為事業(yè)已成功,從此驕傲自滿,迷戀豪華享受,就勸周武王不要貪圖享樂、勿玩物喪志。周武王認真聽取臣子諫言,勵精圖治,不愧為一代明君。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也應該有周武王這種果斷處事的能力以及虛心聽取他人建議的博大胸懷。唯有如此,前進的步伐才能走得更穩(wěn)健、更瀟灑,人生的軌跡才會更美麗。
【近義】功敗垂成、前功盡棄
功虧一簣的故事5
功虧一簣[gōng kuī yī kuì]
【解釋】虧:欠缺;簣: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點沒能完成。
【出處】《尚書·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功虧一簣的故事
周武王滅了商朝,安定天下,聲威顯赫,四方蠻夷都來進貢。西方有個叫旅的國家,進貢了幾只土產的獒犬。召公奭害怕武王玩物喪志,勸王繼續(xù)修德慎行,重視賢能,不要珍惜異物,以盡安定國家和保護人民的責任。如果不注意小節(jié),最后會連累大德,就象堆積一座土山,已堆到九仞,只差一簣土了,卻不肯覆上去而放棄,功敗垂成,這實在太可惜了。
古時,七尺為一仞(一說八尺為一仞),“簣”就是裝土的筐子。要建成一座九仞高的山,連土帶石,一筐一筐的往上堆積,堆到差不多九仞高了,只要再加一筐,就能大功告成。可惜,建山的'人沒能堅持到底,只差最后一筐沒有加上去,因此,這座九仞高的山,就沒有建成。
這個成語告訴我們,無論做任何事,都要有始有終,踏踏實實,堅持到底,否則,雖然事情只差最后一步,卻會因未能堅持到底而前功盡棄。歷代許多激勵人們堅持不懈的格言警句都出自于這句話,如:“功勤一簣可成山,由少而多莫憚煩”等。
【功虧一簣的故事】相關文章:
故事枕頭故事多的故事06-02
《講故事》故事02-24
經典的故事【經典】06-08
經典的故事03-09
新年的故事故事09-06
故事大全小馬過河故事文字05-30
小魚的故事09-27
童年的故事08-28
陶罐的故事09-07
面子的故事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