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臨江仙·探梅》原文翻譯
《臨江仙·探梅》原文翻譯1
臨江仙·探梅
老去惜花心已懶,愛梅猶繞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無花態(tài)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帶溪云。醉中渾不記,歸路月黃昏。
翻譯
老來惜花之心雖已減,愛梅還繞江村去探尋。玉溪梅花一枝先報春。毫無花兒柔媚嬌艷的姿態(tài),潔白雅淡全然是雪精神。
欣賞青山秀色已嫌多余,只為梅花寫下清新詞句。竹林下流水帶走水上云。酒醉中全然記不得,回家路上月出天黃昏。。
注釋
臨江仙:詞牌名,原唐教坊曲,雙調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韻。
老去:謂人漸趨衰老。
心已懶:情意已減退。
一枝先破:春天梅花先開。一枝,指梅花。破,綻開,開放。
玉溪:水名,即江西信江,信江在玉山縣境叫玉溪。
花態(tài)度:謂花的柔媚之態(tài)。態(tài)度,姿態(tài)。
雪精神:如雪一樣高潔的`精神。
剩向:盡向。
餐秀色:秀色可餐,極贊婦女容色之美,也可用以形容山川秀麗,此取后義。
渠:他(方言),此即指梅。
著句清新:寫清新的詞句。
渾:簡直,全。
賞析
這首詞題旨在次句“愛梅”二字。故全篇將人與梅層層夾寫,寫出梅之幽姿逸韻,及詞人對梅花的鐘情留連,也就展示了作者的情趣和人格。
起句:“老去惜花心已懶”,用筆逆入,以掃為生。次句“愛梅猶繞江村”,“猶”字與“已”字相對,突出梅花與眾卉之不同。年齒老大,無意賞花,乃人情之常,然而不能忘情者,唯梅而已。陸游詠梅詞云“幽姿不入少年場”,把少年繁華與爛漫花事并提,可見烈士暮年,偏賞梅花,有同嗜焉。下三句寫所見梅花。“一枝先破玉溪春”,言眼前梅花一枝斜出,打破了春色閉鎖的局面,透露了春之消息。“玉溪”,寫出溪水清澈,有碧玉之色,水流垮琮,亦有濺玉之聲!案鼰o”兩句,仍以梅花與一般花卉對比來寫。眾花開時,姹紫嫣紅,千嬌百媚,招蜂引蝶。所謂“花態(tài)度”,乃嬌媚俗艷之品。自來審美鑒賞中,有冰清玉潔、骨冷神清、風清骨峻等語,所謂“雪精神”,即包含清、冷、峻、潔多種審美因素!盎☉B(tài)度”與“雪精神”之別,實為雅俗之辨,志士與庸人之分。
上片寫梅之高潔可愛,下片寫詞人對梅花的鐘情留連。過片承“愛梅猶繞江村”句,謂尋梅直至溪山深處。“勝向空山餐秀色”,隱用前人詩句。晉陸機《日出東南隅行》詩:“鮮膚一向潤,秀色若可餐!倍鸥Α都讶恕吩姡骸敖^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此句是說梅花比佳人秀色更可愛。這兩句意謂:我最愛到這山水幽靜處,飽餐梅之秀色,為它寫下新詩佳句,沉吟細品,覺沆瀣生牙頰間!爸窀魉畮啤保菍懨分車拔,也是詞人醉臥之境。宋人詠梅,往往以水云縈拂,以幽篁相伴,其他俗艷之物,皆不得濫入。結尾兩句,見詞人之忘情。醉來與梅花晤對,愜意舒心,留連忘返。臥枕竹根,仰觀流云,耳邊溪水濺濺,梅花清香沁人,人間是非,一時凈盡?梢哉f,這既是一首詠梅詞,也是一首記游詞。詞人乘興而來,踏月而歸,一日清賞,可抵十年塵夢。而空山寒梅,得此人相對,亦可免寂寞矣。
創(chuàng)作背景
神宗淳熙九年(1182)至光宗紹熙三年(1192),稼軒落職閑居,在江西上繞北靈山下的帶湖十易寒暑。據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這首《臨江仙》即作于此時。
《臨江仙·探梅》原文翻譯2
宋代辛棄疾《臨江仙·探梅》
老去惜花心已懶,愛梅猶繞江村。
一枝先破玉溪春。更無花態(tài)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為渠著句清新。
竹根流水帶溪云。醉中渾不記,歸路月黃昏。
譯文/注釋
譯文
已經有些年邁,有心愛惜花,可心已懶散,卻獨喜歡那江村邊圍繞的梅花。一枝花點破玉溪的春天。梅花沒有一般的春花鮮艷嬌嫩的樣子,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全是傲雪耐寒的神韻。奈何只剩下青山欣賞這樣的秀麗景色,為它(梅花)寫些清新的詩句。水從竹根流過,溪水纏綿似云。陶醉于眼前的美景,渾然忘記了時間,歸家時已是月上柳梢,時已黃昏了。
注釋
、俅碎e居帶湖之作!≡伱范圩∫粋“探”字。惜花心懶而獨愛梅者,梅花先于眾芳,更冰姿玉肌,獨立不阿。此詠梅而寫人,譏嘲世俗而自抒懷抱。下片因愛梅而賦清新之詩,由“流水帶溪云”,至“歸路月黃昏”,足見探梅之時久,愛梅之情深。
、谛囊褢校呵橐庖褱p退。
、邸耙恢Α比洌阂恢穲蟠海瑤е了脱┑纳耥。玉溪:謂溪水似玉般的潔白晶瑩。
、苁O颍罕M向。餐秀色:秀色可餐,極贊婦女容色之美,也可用以形容山川秀麗,此取后義。著句:寫詩句。渠:他(方言),此即指梅。
、荨爸窀比洌贺澷p梅花,醉中不覺時已向晚,月迷歸路。渾:全。
【《臨江仙·探梅》原文翻譯】相關文章:
臨江仙·梅原文賞析及翻譯12-18
臨江仙·暮春原文翻譯09-12
早梅原文翻譯賞析12-18
《落梅》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憶梅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探梅的作文11-11
花犯·苔梅原文、翻譯03-01
《臨江仙·送錢穆父》原文翻譯03-01
臨江仙·送錢穆父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