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九年級下冊語文《山水畫的意境》導學案
【學習目標】
1、能夠把握文章內容,了解作者觀點。
2、能夠體會“意境”的本質,提升傳統(tǒng)審美情趣。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ㄐ蕾p山水畫,談談自己的感受)
二.作者簡介
【李可染】(1907—1989),江蘇徐州人。中國近代杰出的畫家、詩人,畫家齊白石的弟子。72歲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長。晚年用筆趨于老辣。擅長畫山水、人物,尤其擅長畫牛。
三.整體感知
1、閱讀課文,說說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景與情的結合;寫景就是寫情。
2、要怎樣才能獲得意境?結合全文進行概括。
首先,要仔細觀察對象,深刻認識對象,從而產生強烈、真摯的思想感情。然后感情與畫作結合在一起,將對象的精神實質表現(xiàn)出來,從而形成意境。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創(chuàng)作出好的山水畫作品來?請結合最后兩段說說。
作者認為除了意境之外,還需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現(xiàn)方法、表現(xiàn)手段的設計,簡單地說,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沒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四.細讀感悟
探究:1、在攝影技術如此發(fā)達的今天,山水畫是否會被取代?請結合本文觀點簡要分析。
山水畫不僅是地理、自然環(huán)境的說明和圖解,更重要的是其中包含著人對自然的認知和情感,景與情是相融合的。而攝影往往是從實用性和視覺美感出發(fā)的,這也就意味著山水畫不會被攝影作品所取代。
探究:2、作者要說的是山水畫的意境,為什么大篇幅分析詩歌的意境?
詩歌在描繪景色的時候,往往將情感含蓄的寄托其中,使人能夠根據(jù)具體的情景感受到無限的情感與意蘊。作者大篇幅的分析詩歌的意境,是因為二者是相通的,是想更直接的讓人體會到“意境就是景與情的結合”,從而更好的領會山水畫的意境之美。
探究:3、“意境的產生,有賴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產生,又與對客觀事物認識的深度有關!弊髡呤侨绾握撌龃擞^點的?你認為這個觀點正確嗎?請結合你的個人經歷簡要說明。
作者以白石老人畫蝦為例來論證他的觀點。
這個觀點正確,如我們知道松樹的耐寒可以象征它的堅韌,而當我們在雪地里認真觀察,會發(fā)現(xiàn)只有松樹傲然長青,松針貫穿積雪依然向上,此刻,我們會真正感受到這種堅韌的品質是那樣真實。
探究:4、請你理解“無論寫詩、作畫,都要求站得高于現(xiàn)實,這樣來觀察、認識現(xiàn)實,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義。
寫詩,寫的是生活;繪畫,繪的是風景。它們都基于現(xiàn)實,以現(xiàn)實為原材料。然而,它們融合了寫作者與繪畫者自身的情感以及體悟,因此,它們又必然高于現(xiàn)實。這就是說,不論是高明的詩還是繪畫,最終都會成為客觀的景物與主觀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初中九年級下冊語文《山水畫的意境》導學案】相關文章:
秋天導學案03-02
《論語》導學案03-14
《草》導學案03-14
《秋天》導學案12-17
《杞人憂天》導學案07-05
《絕唱》導學案07-13
什么是導學案01-05
《早》導學案(蘇教版語文五下)03-06
高一語文《登高》導學案07-23